[发明专利]一种南极磷虾中脂质的富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23765.0 | 申请日: | 2011-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248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26 |
发明(设计)人: | 薛长湖;孙甜甜;薛勇;李兆杰;王玉明;王静凤;常耀光;唐庆娟;徐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D9/02 | 分类号: | A23D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南极 磷虾 中脂质 富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原料中脂质的富集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南极磷虾中脂质的富集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原料中的脂质提取方法受提取溶剂、原料中脂质含量及水分含量的影响较大,一般富含脂质的低水分原料,其脂质提取方法较为简单易行,采用传统的脂质提取方法如氯仿甲醇法即可实现脂质的提取。另外,通常还可以采用正己烷、乙醚、石油醚、乙醇和异丙醇等溶剂代替氯仿甲醇提取生物原料中的脂质。虽然采用氯仿甲醇法提取脂质比较完全但是毒性较大,不仅食用不安全,而且危害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乙醚和石油醚虽然毒性相对较小但是提取效率较低,而且如果原料含水量过高,会产生有机溶剂提取困难、消耗试剂过多造成成本增加的后果。因此,根据上述各方面需求,提出一种有效、低廉且安全的提取方法是十分有必要的。
南极磷虾资源十分丰富,据估计,现有的南极磷虾生物量为6.5-10.0亿吨。因其巨大的生物量和潜在的商业价值,以及在南极生态系统中的特殊地位,南极磷虾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南极磷虾不仅资源丰富,而且营养价值高,不但含有大量优质的蛋白质,还含有2%-5%的脂质。南极磷虾脂质中磷脂含量相对较高,而且含有较多的ω-3系列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如DHA和EPA,它们都是良好的保健食品原料,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但是南极磷虾中的水分含量较高、相对脂质含量较低,是一种高水分低脂生物原料,对于这一类原料,使用传统提取方法不仅效率低下、成本过高而且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另外,上面已经论述了采用传统的脂质提取方法往往会带来毒性或者提取效率偏低等缺陷,因此,一种有效、低廉安全、适宜于工业化生产的新型的南极磷虾中脂质的富集方法亟待开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于需要提供一种含有高水分的低脂生物原料中脂质的富集方法,尤其是提供一种南极磷虾中脂质的富集方法,以实现含有高水分的低脂生物原料中脂质资源的高效制备和利用,弥补现有技术上的不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南极磷虾中脂质的富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步,将南极磷虾原料预处理;
第二步,将第一步得到的预处理后的所述南极磷虾用溶剂浸提,获得浸提液;
第三步,将第二步得到的所述浸提液浓缩至一定体积;
第四步,将第三步得到的浓缩后的浸提液精制;
第五步,将第四步得到的精制后的所述浸提液进一步浓缩至所述溶剂残余低于0.1%,得到所述南极磷虾的脂质。
由于南极磷虾营养价值高,很多国家将其作为一种丰富的渔业资源,进行捕捞,并应用于市场,因此南极磷虾是市场上可以获得的一种产品,从很多国家均可购买,在中国沿海城市如青岛、大连等均可购得。
其中,所述第一步中的南极磷虾的预处理根据其取用时的不同状态优选为解冻、熟制、干燥、粉碎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经过预处理后的南极磷虾中的水分含量比较低,优选经过处理后的南极磷虾中的水分含量低于10%,这样可以去除南极磷虾中大量的水分,使干燥后的南极磷虾的由原来的含有高水分的低脂南极磷虾变为含有低水分的南极磷虾。
所述第一步中采用的南极磷虾可以是南极磷虾的干制品或虾粉、新鲜或冷冻的南极磷虾,也可以是整体的南极磷虾或南极磷虾的虾头壳部分,其中,当采用冷冻的南极磷虾时,所述南极磷虾需要经解冻、熟制和干燥的预处理。
其中,进一步优选采用南极磷虾的虾头壳作为获取脂质的原料,因为南极磷虾的虾头壳中富含的脂质比南极磷虾其他身体部分的脂质要多很多。
其中,在所述第二步中使用的溶剂优选为正己烷、50%-100%的乙醇、异丙醇、石油醚、乙酸乙酯、乙醚、丙酮、6号抽提溶剂油(主要成分是己烷)等中的一种溶剂或几种溶剂混合,南极磷虾和所述的溶剂质量比优选1∶8-1∶18,浸提时间优选4-10小时,浸提温度优选20℃-40℃。
其中,所述第三步中浓缩优选为减压浓缩,浓缩温度优选为30℃-55℃,浓缩时间优选为30-50分钟,浓缩后的浸提液体积优选为原来浸提液体积的1/20-1/10,以此增加剩余浸提液的浓度。
其中,所述第四步中的剩余浸提液精制的方法优选为过滤、冷冻结晶、高速离心和添加精制物质等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所述精制过程的温度为20至40℃。
其中,所述精制物质优选为微碱性溶液、大孔树脂等。
其中,所述大孔树脂可以是通常使用的市场上有售的大孔树脂,如D101型大孔树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大学,未经中国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237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