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固相多肽合成人脑钠素的制备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127167.0 申请日: 2011-05-17
公开(公告)号: CN102260345A 公开(公告)日: 2011-11-30
发明(设计)人: 刘恒;余佳凌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格尼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7K14/575 分类号: C07K14/575;C07K1/06;C07K1/04;A61P9/04
代理公司: 上海欣创专利商标事务所 31217 代理人: 西江
地址: 201203 上海市浦***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多肽 合成 人脑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人脑钠素(hBNP)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固相多肽合成人脑钠素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中文名:人脑钠素 

英文名:hBNP(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分子式:C143H244N50O42S4

分子量:3463.75 Da

人脑钠素是由32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作为一种激素,在体内有很多功能。临床研究表明,人脑钠素是治疗充血型心衰竭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多肽药物。

    心力衰竭是指心脏当时不能搏出同静脉回流及身体组织代谢所需相称的血液供应。往往由各种疾病引起心肌收缩能力减弱,从而使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不足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心瓣膜疾病、冠状动脉硬化、高血压、内分泌疾患、细菌毒素、急性肺梗塞、肺气肿或其他慢性肺脏疾患等均可引起心脏病而产生心力衰竭的表现。妊娠、劳累、静脉内迅速大量补液等均可加重有病心脏的负担,而诱发心肌衰竭。 

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又称泵衰竭,通常是指心肌收缩功能明显减退,使心排血量降低,伴有左心室舒张末压增高,临床上引起肺淤血和周围循环灌注不足的表现,以及两者不同程度的合并存在。 泵衰竭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特别是患急性广泛性前、侧壁心肌梗死时,更易发生泵衰竭。在泵衰竭早期常伴血压升高,而血压升高、外周阻力增加会加重泵衰竭。因此,泵衰竭的病人若发现血压升高,特别是肺部出现湿啰音-急性肺水肿,应马上采取积极措施,尽快使血压降下来,即所谓打开后负荷,维持血液正常循环,保障组织器官灌注。 

  充血性心力衰竭在有适量静脉血回流的情况下,由于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心排血量不足以维持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状态临床上以心排血量不足,组织的血液灌注减少以及肺循环或体循环静脉系统淤血为特征它是一种临床综合征。从血流动力学而言,由于心肌舒缩功能障碍,使心脏压力高于正常(左室舒张末期压或称左室充盈压>18mmHg;右室舒张末期压或称右室充盈压>10mmHg)即为心力衰竭,亦称心功能不全(cardiac insufficiency)。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功能不全的概念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后者的含义更为广泛,包括已有心排血量减少但尚未出现临床症状的这一阶段。 

 慢性心衰的病因有以下几种: 

(1)心肌舒缩功能障碍:这是引起心衰最常见原因,包括各种原因所致心肌炎、心肌病、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脏病、心肌代谢障碍(如缺氧、缺血,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等)。其中以舒张功能不全为主见于高血压左室肥厚肥厚型心肌病、主动脉和(或)肺动脉口狭窄、限制型心肌病等。 

  (2)心室前负荷过重:包括各种原因所致的瓣膜关闭不全,心内或大血管内分流性疾病如房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窦瘤破裂、动静脉瘘等。 

  (3)心室后负荷过重:包括各种原因所致肺动脉高压,体循环高压(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左、右心室流出道狭窄以及主肺动脉口狭窄等 

  (4)心室前负荷不足:导致左和(或)右心房、体循环和(或)肺循环淤血,这类疾病包括二、三尖瓣狭窄、心房黏液瘤、心包炎、心脏压塞和限制型心肌病等 

  (5)高动力循环状态: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维生素B1缺乏、体循环动静脉瘘等 

    慢性心衰诱因有以下几种:

  (1)感染:尤其呼吸道感染是心衰最常见的诱因,其次是风湿活动、泌尿系统感染及消化系统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是导致心脏病病情迅速恶化的重要原因。 

  (2)过度体力活动疲劳、情绪激动和紧张。 

  (3)妊娠和分娩。 

  (4)心律失常:特别是快速心律失常,如:阵发性房颤、阵发性室性或室上性心动过速严重心动过缓,如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等。 

  (5)输血或输液(尤其含钠液体)过多、过快。 

  (6)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7)药物作用:如使用负性肌力药或抑制心肌收缩力药、潴留水钠制剂以及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用量不足或应用不当等。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格尼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格尼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271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