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伯克氏菌的制备及其在高效溶磷微肥中的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28569.2 | 申请日: | 2011-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261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26 |
发明(设计)人: | 吴海燕;金荣德;刘淑霞;范作伟;高星爱;陈宝玉;刘春光;于雷;盖嘉慧;李明姝;王洪君;王巍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05G3/00;C12R1/01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王薇 |
地址: | 130124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伯克氏菌 制备 及其 高效 溶磷微肥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伯克氏菌的制备及其在高效溶磷微肥中的应用,是一种磷素肥料增效剂,属于现代农业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土壤培肥技术。
背景技术
磷是一切生命存在的必需元素。在土壤一植物一动物生态系统中,磷是不可替代的营养元素,没有磷就没有细胞,没有植物,没有粮食,没有人类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作为植物生长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由于磷肥施入土壤后,90%左右的有效磷与土壤中的钙、铁、铝等固定成溶解性极低的磷酸化合物,植物很难吸收利用,当季植物利用率仅为5%~25%。而土壤和作物根际存在大量能够溶解难溶性磷酸盐的微生物。向土壤接种这些溶磷菌,能够活化土壤难溶性磷和提高化学磷肥的利用率,显著地增强土壤供磷能力,增加作物吸收磷量,提高作物生物量和产量。近十几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对磷肥的需求日益增大。但是由于农田大量施用化肥,导致土壤中有机肥和无机肥的比例严重失调,土壤板结及恶化也越来越严重,土壤产出能力下降。因此,开辟新肥源,发展微生物肥料已成为当务之急。除了人工施用化学磷肥以外,施用能够分解土壤中难溶态磷的微生物,使其在作物根际形成一个磷素供应较充分的微区,改善作物磷元素的供应,也是一个重要途径。溶磷微生物自1903年被发现与报道以来,至今已有100多年的研究历史。前苏联研究者上世纪50年代就从土壤中筛选出溶磷菌株,并命名为解磷巨大芽抱杆菌(Bacillus megatherium var. phosphaterium), 远销到美国和埃及研究其效果。但其效果仅仅局限于无土栽培和小面积栽培,当施用到大面积栽培环境时,其效果甚微,而且在不同区域得到不同的结果。所以说溶磷菌肥料发展不快,应用还不普遍,其中最主要的是溶磷微生物种类多,分解机制不尽相同且复杂,虽然有一些研究,但不够深入,溶磷机理不十分明确,施入土壤后的消长动态,溶磷作用发挥的条件不十分了解。目前就土壤固定态P的微生物利用和转化研究中,对土壤微生物溶解难溶性磷酸盐的机制有几种认识,但都不能成为定论。其研究都是针对个别微生物,缺乏对整个溶磷微生物菌群的全面认识,研究的内容和深度还很不够。溶磷微生物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拓展。因此,针对有效磷缺乏、土壤潜在磷源丰富的现状,筛选高效解磷微生物,研制解磷微生物肥料并应用于农业生产,充分利用土壤潜在磷源,这对于缓解磷资源短缺、减少环境污染、发展持续高效高产农业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也是国内外土壤肥料及植物营养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伯克氏菌的制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伯克氏菌在制备高效溶磷微肥中的应用,其作为微肥用于玉米生长促进剂,不仅能改善植物磷素营养,还能促进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显著改善植物根部营养,达到增产效果;利用微生物来活化土壤固定态磷和提高化学磷肥利用率,无疑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行之有效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1、伯克氏菌的制备,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未经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285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