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牛肝菌茶、其制做方法及在调节、提高免疫力方面的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28808.4 | 申请日: | 2011-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835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郑林用;罗霞;许晓燕;余梦瑶;江南;魏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阳仙鹤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34 | 分类号: | A23F3/34;A61K36/06;A61P37/04 |
代理公司: | 成都立信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51100 | 代理人: | 濮家蔚 |
地址: | 618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牛肝菌 制做 方法 调节 提高 免疫力 方面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食用菌为原料的茶类饮料及其制做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食用的牛肝菌为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又称大脚菇、白牛肝菌,是一类味道鲜美、营养保健价值极高的名贵食用菌。
牛肝菌在食品和保健品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已有研究报道证实,牛肝菌子实体和菌丝体中均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属于一种高营养低热量的高级营养滋补佳品,并具有抗氧化、抗肿瘤等功能和作用。由于牛肝菌的人工栽培尚存在问题,难以实现大规模的栽培,人们更侧重于对菌丝液体发酵产物的研发,而对子实体的进一步开发和多种应用则较少。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提供一种全部为牛肝菌成分的茶类饮料,可以按传统茶的冲泡方式饮用,既有利于牛肝菌所具有的调节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等有益功效作用的充分发挥,也可以丰富和扩大对牛肝菌的应用方式,满足市场对各类牛肝菌食品的需求。进一步,本发明还将提供一种所说该牛肝菌茶的制做方法,及该牛肝菌茶在调节、提高免疫力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的牛肝菌茶,是由熟化的牛肝菌粉末粘结成的粒径为5~30目(4000~550μm)的干燥颗粒。
上述牛肝菌茶的一种优选方式,是所说该粒度为5~30目的干燥颗粒,为由粉碎至粒径为30~120目(550~120μm)、更好的是粉碎至100目(即粒径为150μm)的牛肝菌粉末熟化后粘接所成的结构。
本发明所述的牛肝菌茶的一种制做方法,可以采用下述步骤进行:
1′:将干燥的牛肝菌粉碎,优选碎成30~120目、更好的是粉碎成100目的粉末。然后用含醇0~60(v)%的乙醇-水溶液,即用水或乙醇(优选食用级乙醇)含量≤60(v)%的醇-水混合溶液充分润湿并均匀混合后制粒。这里所说的制粒,可以采用与目前固体药物制剂生产中的常规方法同样的方式进行。用0~60%的乙醇-水充分润湿混合后的牛肝菌粉末物料本身可具有较大的粘性,试验显示,制粒时以采用带有切刀的旋转制粒机为优选,有利于保证得到颗粒状的粒料。
2′:将上步的粒料加热使之熟化。所说的熟化可以采用目前常用蒸煮加热、微波加热、烘烤加热等各种加热方式。其中,为避免如水蒸汽等过多的水分在熟化过程中混入粒料对后续操作的影响,优选采用的是以隔离水蒸汽混入的干蒸或覆盖有吸水材料层(如棉布)等方式蒸熟(一般蒸15~30分钟即可),或是采用微波加热熟化等方式。
3′:使熟化后的粒料在≤70℃条件下以进行干燥(优选采用在常用的热风循环烘箱中烘干)后,分别过5目和30目筛,取5~30目范围的干燥颗粒。
实验结果显示,烘干温度对所得茶成品的冲泡口感等品质会有一定的影响,干燥时的温度过高,成品茶的冲泡品质变差。所说的干燥一般以至含水量≤10%为优选,有利于成品茶的保质期限。
上述第1′步中所说的制粒前,为使粉碎后的牛肝菌粉末与所加入的乙醇-水溶液能充分均匀混合润湿,以采用在混合机中搅拌混合为佳。试验显示,为实现为制粒所需润湿程度,加入所说的乙醇-水溶液的量,以溶液与牛肝菌粉末的质量比为(1~2.5)∶5为佳,使混合物料呈半湿润状态,既可捏成团不会散碎,也没有多余的水可被挤出。由于润湿后的牛肝菌粉末本身具有一定的黏合性,润湿溶液用量过多,还可能会使后续制粒中的颗粒相互粘连。因此,在确保物料与润湿溶液充分均匀混合后,能满足制粒需要的不松散半湿状态的前提下,加入的润湿溶液宜少不宜多。
本发明上述形式的牛肝菌茶全部由牛肝菌成分组成,不含任何其它的添加剂,保证了牛肝菌的原汁原味。使用方法可以按传统的绿茶、红茶等茶品的同样方式,以开水冲泡后饮用。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上述形式的牛肝菌茶可以充分发挥牛肝菌所具有的调节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的有益功效,从而丰富和扩大了对牛肝菌的应用方式,也满足了市场对各类牛肝菌食品多种使用方式的需求。
以下通过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再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技术思想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的各种替换或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阳仙鹤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德阳仙鹤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288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锂电池防爆防火袋
- 下一篇:苎麻打顶后低位分枝扦插苗繁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