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AGV控制平台及其实现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30015.6 | 申请日: | 2011-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564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史斌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职业大学;史斌斌 |
主分类号: | G05D1/02 | 分类号: | G05D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陈忠辉 |
地址: | 215014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agv 控制 平台 及其 实现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气控制平台,尤其涉及一种将LIN总线技术应用于物流小车自动引导的控制平台及其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AGV的发展情况及应用前景:
AGV是自动导引小车(Automated Guided Vehicle)的英文缩写。根据美国输送物流协会定义,AGV是指装备有电磁或光学自动导引装置,能够沿规定的导引路径行驶,具有小车编程与停车选择装置、安全保护以及各种移载功能的运输小车。AGV是先进制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系统柔性化,集成化,高效运行提供了重要保证。它是集机械、电子、计算机及现场总线等技术于一体的集成化智能运输设备。
随着电子和控制技术的发展,AGV的技术也在不断进步,AGV系统正在朝着性能更优越、更廉价、自由度更高、功能更加丰富和完善的方向发展,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展。这种十几年前只是用作工厂内的物流输送设备,现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工厂之内,已成功地应用到办公室、饭店、医院和超级市场等诸多部门,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近年来,AGV在日本、美国、德国、比利时、瑞典等国家发展很快,有的工厂已实现从材料管理到生产成品全过程的自动导引车系统。特别是日本,AGV的总台数,每年以20%的比率增长。随着生产自动化的高度发展和柔性生产系统的要求,研制出适合国情的低成本、高可靠性、适度柔性化的AGV系统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现场总线发展情况及应用前景:
IEC(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对现场总线一词的定义为:现场总线是一种应用于生产现场,在现场设备之间、现场设备与控制装置之间实行双向、串行、多节点数字通信的技术。它是一项以智能传感、控制、计算机、数据通信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技术,是当今自动化领域发展的热点,被誉为自动化领域的局域网。由于众多领域需求各异,加上商业利益的驱使,这使得统一的现场总线标准至今仍未完成。目前国际上存在几十种现场总线标准,比较流行的有FF(基金会现场总线)、CAN(控制器局域网)、LIN、Profibus等。各种总线均有自己的特点,已在不同应用领域形成了各自的优势。
LIN总线是由国际上著名的汽车厂商,宝马、戴姆勒-克莱斯勒、大众、沃尔沃联合半导体制造商摩托罗拉公司、技术工具支持商VCT公司所组成的联营企业而开发的一种高性能串行通信协议。于2000年11月正式发布了LIN1.2规范。LIN作为面向低端通讯的一种协议,具有低成本、高可靠性、高抗干扰性、实现简单等优点。它主要应用在通信速率要求不高但对价格敏感的场合,如车身电控单元集成、将智能执行器和传感器连接到车身主体网络等。作为一种新兴的总线协议,LIN已经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了汽车行业和工业场合中。目前,LIN协议应用开发的热点集中在美国、欧洲和日本。随着车上总线节点的增加、高性能系统向中低档汽车的发展以及自动化领域对产品成本的控制,CAN总线相对较高的实现成本就成为一种障碍,LIN总线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
·常见的几款AGV特点分析与比较:
从引导方式比较来看:
目前常见的几款AGV按照其自动行驶过程中的导引方式,主要分为四种:电磁导引式AGV,视觉导引式AGV,激光导引式AGV,超声导引式AGV,其导引方式比较如表1所示。
表1
由表中可以看出,这四种常用导引方式虽然各有特点,但是普遍存在成本较高、柔性较低、实现复杂等问题,这使得它们难以得到广泛推广。
从控制方式比较来看:
AGV控制系统的控制方式主要有集中控制方式与分布式控制方式两种,如图1所示。目前国内市场的AGV系统多采用传统的集中控制方式,这种方式大多采用点对点的单一通信,各个模块功能由主控芯片集中处理,模块相互之间很少有联系。随着AGV系统趋向于智能化、网络化,系统的功能也更加丰富和完善,控制系统需要连接的功能模块越来越多,而主控芯片资源有限,这样不仅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使布线系统变大越来越庞大,而且使系统维护更加困难。
在控制系统上引入总线技术实现分布式控制,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它可以使各个模块之间更加独立,但联系更为方便,使整个系统易于维护和扩展。表2中给出了两种控制方式的特点比较。
表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职业大学;史斌斌,未经苏州市职业大学;史斌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300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燃发动机的液压运转充气系统
- 下一篇:一种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甘蔗遗传转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