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可升降副轮的摩托车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30540.8 | 申请日: | 2011-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96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陈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卫 |
主分类号: | B62H1/12 | 分类号: | B62H1/12;B62H1/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伍伦辰 |
地址: | 408000***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升降 摩托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摩托车,尤其是一种具有可升降副轮的摩托车。
背景技术
摩托车是一种常用的交通工具。现有的摩托车通常为一前一后两个车轮,这种现有的车轮,虽然结构简单方便,但安全稳定性差,在转急弯,急刹车以及慢行时容易发生侧翻、侧滑、偏倒等而发生事故。驾驶舒适性差。当驾驶者需要慢行临时停车时,要采用脚来增加一个支撑以保持车辆稳定而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设计一种可以保持原有摩托车灵活方便的同时,增强安全稳定性和舒适性的具有可升降副轮的摩托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中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可升降副轮的摩托车,包括车身、前轮和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和后轮之间的车身两侧还对称地设置有两个可转动的副轮,所述副轮与车身之间通过一个能够调节副轮所在位置高度的升降机构连接。
本发明的摩托车,有三种不同的行驶状态,一是正常行驶状态, 两侧副轮升起离地,摩托车前轮和后轮着地行驶。第二种行驶状态是急转弯行驶时,此时使用升降机构使弯道内侧的副轮降下并着地滚动支撑,形成三个轮子着地行驶,增强行驶稳定性。第三种行驶状态为车速很慢的时候,此时可以将车身两侧的两个副轮同时降下着地滚动,即四个轮子着地行驶,保证车身不会偏倒,故极大地增强了摩托车安全稳定性和舒适性。同时当驾驶者需要临时停车时,也可以使副轮降下着地,可保持车辆稳定,使车身始终处于正直状态。
其中所述升降机构可以采用如下优化结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横向固定于车身的连接座,连接座外端设置有副轮安装座,副轮可转动地设置在副轮安装座上,副轮安装座下端可竖向转动地连接有两根平行设置的连杆,所述两连杆的另一端可竖向转动地连接在所述连接座上,所述副轮安装座与所述连接座之间还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踏板。采用这种升降机构,具有连接支撑稳定形好的特点。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上还设置有副轮刹车板,所述副轮刹车板中部可转动地连接在副轮安装座上,副轮刹车板的一端为弧形且对应设置于副轮周边相邻处,副轮刹车板另一端位于踏板前上方。这样,可以通过踩住副轮刹车板位于踏板前上方的一端,使副轮刹车板另一端与副轮强行接触并贴紧,起到对副轮刹车的作用。
所述升降机构也可以采用如下优化结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横向固定于车身的连接座,连接座外端设置有副轮安装座,副轮可转动地设置在副轮安装座上,副轮安装座下端可竖向转动地连接在所述连接座上,所述副轮安装座与所述连接座之间还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踏板。采用这种升降机构,与上述第一种升降机构的结构相比,少了两根连杆,虽然稳定性相对差一下,但结构更简单,调节也很灵活。进一步地,本升降机构中,也还可以设置副轮刹车板,所述副轮刹车板中部可转动地连接在副轮安装座上,副轮刹车板的一端为弧形且对应设置于副轮周边相邻处,副轮刹车板另一端位于踏板前上方。起到对副轮刹车的作用。
所述升降机构还可以采用如下优化结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踏板、连接杆、复位弹簧;所述副轮两端通过复位弹簧挂接在车身上;所述踏板可转动地连接在车身上且具有一个向前上方延伸的前端和一个齿轮形的后端;所述连接杆可转动地连接在车身上且前端为与踏板后端啮合的齿轮形,后端可转动地连接在副轮转轴上。采用这种升降机构,与上述两种升降机构的结构相比,更加适合应用于车身较长的摩托车,或者轿车型摩托车中应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具有可升降副轮的摩托车,增加了两个可升降的副轮,当需要时,可以通过副轮增加摩托车的稳定性。比如,正常行驶时,可以收起副轮,仅靠前轮和后轮着地支撑;当急转弯时,可以踩下弯道方向一侧的副轮着地进行辅助支撑;当车速很慢或者短暂停车时可以放下两个副轮,靠四个轮一起着地支撑。故本发明保证了各种情况下的车辆稳定性,方便临时停车支撑。另外,本发明特别适合在坐高、重心均比较低的摩托车车型中应用,在本发明基础上,再在摩托车外型壳体上作一定变动,增加防雨棚更能够生产出一种轿车式的摩托车,进一步增强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中本发明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中本发明采用的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采用的升降机构具体实施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采用的升降机构具体实施时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再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卫,未经陈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305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锗烷生产系统尾气的处理方法
- 下一篇:应用于户外的LCD显示屏的隔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