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定微量4-甲氧基苯酚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30579.X | 申请日: | 2011-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978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郑铁江;马俊华;薛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百川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百川化工(如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78 | 分类号: | G01N21/78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同盛专利事务所 32210 | 代理人: | 唐纫兰;曾丹 |
地址: | 21442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定 微量 甲氧基 苯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不饱和酸、酯等辐射固化用单体(以下简称不饱和单体)中的微量4-甲氧基苯酚进行测定的方法,属于有机化工产品分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4-甲氧基苯酚又称对甲氧基苯酚、对羟基苯甲醚,英文名称是4-methylhydroquinone,英文简称是MEHQ,CAS号为150-76-5。
4-甲氧基苯酚是不饱和单体中常用的阻聚剂,可以起到防止或减缓不饱和单体在存放过程中聚合的作用。不饱和单体中存在少量(质量比浓度<0.03%)该种阻聚剂,一般不会影响到不饱和单体的后续使用。不饱和单体中阻聚剂含量过高,不仅没有必要,而且会增加生产成本。因此,准确测定不饱和单体中4-甲氧基苯酚的含量也就显得非常重要。
业界对于不饱和单体中微量4-甲氧基苯酚的测定一般是利用它和亚硝酸反应,生成黄色的化合物,用分光光度计在420 nm波长处进行测定。但是当不饱和单体本身就因存在杂质等因素略带黄色时,该方法就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由于亚硝酸在水溶液中极不稳定,所以需用冰乙酸这样的氧化性不强的酸先提供酸性环境,再加入亚硝酸钠溶液来进行显色反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稳定性好、可以排除不饱和单体本身的黄色干扰的测定不饱和单体中微量4-甲氧基苯酚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测定不饱和单体中微量4-甲氧基苯酚的方法——对于以酯的形式存在的不饱和单体先进行皂化反应,使其转化成可溶于水的醇和有机酸的盐,加适量盐酸中和,对于以酸的形式存在的不饱和单体,则直接用适量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然后在预处理后的溶液中加入pH 为4.5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再加入适量的1,10-菲啰啉(英文名称:1,10-Phenanthroline monohydrate;CAS号:5144-89-8;分子式:C12H8N2·H2O)和硫酸铁铵(分子式:NH4Fe(SO4)2·12H2O)试剂,由试样中的4-甲氧基苯酚还原Fe3+后,与1,10-菲啰啉形成红色的络合物,用分光光度计在510 nm测定其吸光度,根据事先用4-甲氧基苯酚溶解在乙酸正丁酯(模拟不饱和单体)中的标准溶液测得的工作曲线,换算得试样中4-甲氧基苯酚的含量。
所述1,10-菲啰啉和硫酸铁铵测定乙酸正丁酯中4-甲氧基苯酚的工作曲线的方法包括:
配置1,10-菲啰啉和硫酸铁铵的混合溶液,使得混合溶液中1,10-菲啰啉与Fe3+的摩尔比为(3~3.5):1;
配置4-甲氧基苯酚的乙酸正丁酯溶液,配成质量-体积浓度为0、(50±5)、(100±10)、(150±15)、(200±20)、(250±25) μg/mL的4-甲氧基苯酚标准母液;
将上述不同浓度的4-甲氧基苯酚标准母液定量稀释后,皂化,再中和;然后加入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1,10-菲啰啉与Fe3+的混合溶液,加热反应,使显色完全;
将显色后的溶液用水定容,制得质量-体积浓度范围分别为0、(1±0.1)、(2±0.2)、(3±0.3)、(4±0.4)和(5±0.5)μg/mL的4-甲氧基苯酚标准溶液;
以质量-体积浓度为0的空白溶液为参比,用分光光度计在510 nm处测定各个标准溶液的吸光度;
然后以吸光度为横坐标,4-甲氧基苯酚标准溶液的质量-体积浓度为纵坐标,作图,制得1,10-菲啰啉和硫酸铁铵法测定乙酸正丁酯中4-甲氧基苯酚的工作曲线。
本发明的优选方案如下:
对于不饱和单体是酯的情况,所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工艺步骤:
步骤一、配制好pH为4.5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0.5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比浓度为10 %的氢氧化钠溶液和1 mol/L的盐酸溶液;
步骤二、在洁净的烧杯中称入0.05~0.125g1,10-菲啰啉,加10 mL水,移取1 mol/L的盐酸溶液1~3mL,再称入0.03~0.10g硫酸铁铵粉末,搅拌溶解上述药品,然后将该溶液转移到100 mL的容量瓶中,用水定容,制得1,10-菲啰啉与Fe3+的摩尔比为(3~3.5):1的混合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百川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百川化工(如皋)有限公司,未经无锡百川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百川化工(如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3057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