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载重轮胎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30858.6 | 申请日: | 2011-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984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发明(设计)人: | 丸冈清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C9/18 | 分类号: | B60C9/18;B60C9/2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轶;李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载重 轮胎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实现轻量化的同时通过轮胎翻新进行轮胎再生的载重轮胎。
背景技术
在载重轮胎中,为了确保安全性及运动性能,以往,如图5(A)所示,由使用了钢制带束帘线的4张带束帘布层构成带束层,尤其,将成为径向最内侧的第1带束帘布层A1的帘线相对于轮胎赤道C的角度θ1较高地设定成40~60度,使运动性能提高,并且配置在其径向外侧的第2、第3、第4带束帘布层A2、A3、A4的帘线的角度θ2、θ3、θ4分别低地设定成15~30度的范围,通过增加轮胎的拘束力来确保安全性。
对此,近年,为了实现轻量化,提出了由3张带束帘布层构成带束层的轮胎(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提案的轮胎中,如图5(B)所示,将第1~第3带束帘布层A1~A3的帘线的角度θ1~θ3分别设定成16~22°,并且使第1带束帘布层A1的带束帘线相对于轮胎赤道的倾斜方向与第2、第3带束帘布层A2、A3的带束帘线的倾斜方向相反。
但是,在该提案的轮胎的情况下,由于各帘线的角度θ1~θ3低至16~22°,所以虽然例如在第1带束帘布层A1和第2带束帘布层A2之间,带束帘线交叉,但存在带束层整体的面内刚性减小而使运动性能降低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对轮胎进行轮胎翻新而再生的情况下,通常,除去胎面橡胶和最外侧的带束帘布层,而用新的进行替换。但是,在所述3层的带束层构造的情况下,最外侧的带束帘布层A3和其内侧的带束帘布层A2(相当于第2、第3带束帘布层A2、A3。)之间,帘线的倾斜方向相同,并且帘线的角度θ2、θ3近似。由此,在已使用的轮胎中,最外侧的带束帘布层A3的带束帘线落入其内侧的带束帘布层A2的带束帘线间成为一体,而不能够分离两者。即,不能够只除去最外侧的带束帘布层A3,这对于轮胎再生是困难的。
此外,提出了如果不能分离两者,则一起除去一体化的2张带束帘布层A2、A3的方案。但是,对轮胎进行再生时,在成形阶段中,需要使轮胎充气,若除去所述2张带束帘布层A3、A2,而只留下最内侧的带束帘布层A1,则充气时,拘束力不足而不能够对再生轮胎进行成形。因此,该情况下,轮胎再生也是困难的。此外,以往的4层的带构造(图4(A))的情况下,即使除去2张带束帘布层A4、A3,也会留下2张带束帘布层A2、A1,从而能够进行轮胎的再生。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1274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载重轮胎,将带束层作为3层构造能够实现轻量化,并且抑制运动性能的降低,且能够通过轮胎翻新进行轮胎再生。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申请的技术方案1的发明是一种载重轮胎,具有:胎体,其从胎面部经由胎侧部到达胎圈部的胎圈芯;带束层,其配置在该胎体的轮胎径向外侧且胎面部的内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束层包括:
第1带束帘布层,其带束帘线相对于轮胎赤道以15~25°的角度θ1倾斜地排列且配置在径向最内侧;
第2带束帘布层,其带束帘线相对于轮胎赤道以15~25°的角度θ2且与所述第1带束帘布层的带束帘线相对于轮胎赤道的倾斜方向相反地倾斜地排列,且重叠配置在所述第1带束帘布层的径向外侧;
第3带束帘布层,其带束帘线相对于轮胎赤道以45~60°的角度θ3且与所述第2带束帘布层的带束帘线相对于轮胎赤道的倾斜方向相同地倾斜地排列,且重叠配置在所述第2带束帘布层的径向外侧,
而且,所述角度θ1与θ2之差|θ2-θ1|为5°以下,且所述角度θ2与θ3之差|θ3-θ2|为30~45°,
第1、第2、第3带束帘布层的轮胎轴向的带束帘布层宽度W1、W2、W3为W1>W2>W3,
而且,所述第1、第2、第3带束帘布层中,每条带束帘线的切断负载E1、E2、E3,与各带束帘布层的每5cm宽度的带束帘线的打入量N1、N2、N3之积即带束帘布层强度S1、S2、S3满足S1>S2>S3且S2/S1比值为0.6以上且小于1.0,其中,E1、E2、E3的单位为kN/条,N1、N2、N3的单位为条/5cm,S1、S2、S3的单位为kN/5cm。
另外,在技术方案2的发明中,所述第1、第2、第3带束帘布层的贴胶是复合弹性率E*为5~12MPa的范围,且在轮胎赤道上,径向内外相邻的一个带束帘布层的带束帘线和另一个带束帘布层的带束帘线之间的径向的间隔d为0.3~1.5mm,且第1带束帘布层的带束帘线和所述胎体的胎体帘线之间的径向的间隔h为1.0mm~2.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308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偏心螺杆泵
- 下一篇:下侧梁及铁路货车底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