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酰化黄酮苷化合物及其在制备补体抑制剂药物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33568.7 | 申请日: | 2011-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041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孙连娜;席忠新;孙蕾;李霞;赵贵钧;王燕;陈伟;陈万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H15/26 | 分类号: | C07H15/26;C07H17/07;A61K31/7048;A61P3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王巍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黄酮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补体 抑制剂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补体抑制剂药物,具体涉及酰化黄酮苷化合物及其在制备抗补体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补体系统是人体重要的免疫防御系统之一。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补体的功能主要是攻击外来病原和清除免疫复合物,并维持机体平衡。然而补体系统的非正常激活会引起人体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导致人体自身正常组织的损伤和炎症反应,是自身免疫性炎症反应的重要介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症疾病的发生、发展同补体的激活有关。因此,如何干扰和抑制补体活化产生的损伤,成为药理学研究的焦点之一。
目前已证明,类风湿性关节炎、脑卒中、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老年性痴呆、缺血性再灌注、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等多种疾病均与补体的过度激活相关。多种补体抑制剂正在研究中,在美国已有补体受体(CR)和抗C5a的单克隆抗体应用于临床,取得较好的疗效。但这些系统性补体抑制剂虽然改善了炎症反应,由于补体系统在机体内具有重要的防御作用,同时产生全身性补体抑制,因此,长期应用会降低机体的防御能力,产生多种并发症,也造成感染等潜在的副作用。为了充分发挥补体抑制剂的疗效,降低不良反应,人们正在积极探索天然产物中高效低毒的新型补体抑制剂。
近年来天然产物中抗补体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不难看出从天然产物中分出了多种结构类型的抗补体活性成分,主要有黄酮、多糖和萜类化合物,其中酰化黄酮苷对补体系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在天然植物中分布广泛,在菊科植物贝加尔鼠曲草(Gnaphalium uliginosum)(Phytochemistry Letters,2010,3:45-47)、蓼科植物酸模叶蓼(Persicaria lapathifolia)(Chem.Pharm.Bull.1999,47(10):1484-1486)、木兰科植物望春花(Magnolia fargesii)(Biol.Pharm.Bull.1998,21(10):1077-1078)、豆科植物驴食草(Onobrychis viciifolia)(Phytochemistry,2011,72:423-429)和肯特基香槐(Cladrastis kentukea)(Phytochemistry,2011,72:372-384)以及松科植物大果青杆(Picea neoveitchii)(Phytochemistry,2011,72:490-494)等植物中均有分布。这类化合物具有抗真菌、细胞毒等药理作用,但至今未见黄酮苷元-4′-糖-芳环结构或黄酮苷元-7-糖-芳环结构的酰化黄酮苷抗补体及其制备补体抑制性药物的报道。
本发明人曾研究报道了鼠曲草提取物用于制药(中国专利申请号:201110059384.0),现进一步研究发现从鼠曲草中分离得到的单体新化合物酰化黄酮苷有显著的抗补体活性,而且各单体化合物的活性均要强于鼠曲草总提物的活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研究设计新的酰化黄酮苷制备补体抑制性药物。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酰化黄酮苷化合物在制备抗补体药物中的应用。
所述酰化黄酮苷化合物具有式I的化学结构:
式I
其中R1,R2可相同或不同,可分别为H、OH或OCH3;
R3,R4不同,可分别为H或为下列基团:
本发明所优选的酰化黄酮苷化合物包括下列化合物:
芹菜素-4′-O-β-D-(6″-E-咖啡酰基)-葡萄糖苷1;
木犀草素-4′-O-β-D-(6″-E-咖啡酰基)-葡萄糖苷2;
槲皮素-4′-O-β-D-(6″-E-咖啡酰基)-葡萄糖苷3;
芹菜素-7-O-β-D-(6″-E-咖啡酰基)-葡萄糖4。
其中化合物1,2,3为从鼠曲草中分离得到的新化合物。
上述化合物通过HR-ESI-MS、IR、1H-NMR(DMSO-d6,600MHz)、13C-NMR(DMSO-d6,150MHz)等检测,确证了他们的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335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失眠症的药剂
- 下一篇:一种无线信号接收强度分布曲线的自动估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