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组分溶剂型丙烯酸酯复膜粘合剂主剂及复膜粘合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35611.3 | 申请日: | 2011-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681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张娜;沈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高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20/18 | 分类号: | C08F220/18;C08F220/14;C08F212/08;C08F120/28;C08F120/06;C08F218/08;C09J17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赵镇勇 |
地址: | 10250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分 溶剂 丙烯酸酯 粘合剂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双组分溶剂型丙烯酸酯复膜粘合剂主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取丙烯酸酯类单体、溶剂和引发剂为原料,按粘合剂的40~75%的设计固含量确定各原料用量,原料中的丙烯酸酯类单体用量为M质量份,溶剂用量为N质量份,引发剂用量为Q质量份,其中40%≤M/(M+N)≤75%,25%≤N/(M+N)≤60%,0.4%≤Q/(M+N)≤0.8%;
b、在N2保护下,将0.2M~0.6M质量份的丙烯酸酯类单体加入到0.5N~0.7N质量份的溶剂中,在反应釜中搅拌使两者混合均匀并升温至回流冷凝的温度75℃~85℃;
c、将0.2Q~0.6Q质量份的引发剂加入到0.1N~0.2N质量份的溶剂中搅拌溶解并混合均匀,滴加到完成步骤b反应的反应釜中,85℃恒温反应0.5~1.5小时,之后降温至70℃~80℃反应1.0~2.0小时;
d、将剩余的丙烯酸酯类单体依次加入到完成步骤c反应的反应釜中,在N2保护下,升温至75℃~85℃,反应0.5~1.5小时;
e、将剩余的引发剂加入到剩余的溶剂中混合均匀,并滴加到完成步骤d反应的反应釜中,滴加完毕,在80℃恒温反应0.5~1.5小时,之后降温至30℃~50℃,出料得到的产物即为双组分溶剂型丙烯酸酯复膜粘合剂的主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分溶剂型丙烯酸酯复膜粘合剂主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丙烯酸酯类单体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醋酸乙烯酯中的一种或两种和丙烯酸正丁酯,或丙烯酸酯类单体采用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中的一种或两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分溶剂型丙烯酸酯复膜粘合剂主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采用乙酸乙酯或乙酸丁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分溶剂型丙烯酸酯复膜粘合剂主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采用偶氮类引发剂或过氧化物类引发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组分溶剂型丙烯酸酯复膜粘合剂主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偶氮类引发剂采用偶氮二异丁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组分溶剂型丙烯酸酯复膜粘合剂主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氧化物类引发剂采用过氧化苯甲酰或过氧化二异丙苯。
7.一种双组分溶剂型丙烯酸酯复膜粘合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a、取丙烯酸酯类单体、溶剂和引发剂为原料,按粘合剂的40~75%的设计固含量确定各原料用量,原料中的丙烯酸酯类单体用量为M质量份,溶剂用量为N质量份,引发剂用量为Q质量份,其中40%≤M/(M+N)≤75%,25%≤N/(M+N)≤60%,0.4%≤Q/(M+N)≤0.8%;
b、在N2保护下,将0.2M~0.6M质量份的丙烯酸酯类单体加入到0.5N~0.7N质量份的溶剂中,在反应釜中搅拌使两者混合均匀并升温至回流冷凝的温度75℃~85℃;
c、将0.2Q~0.6Q质量份的引发剂加入到0.1N~0.2N质量份的溶剂中搅拌溶解并混合均匀,滴加到完成步骤b反应的反应釜中,在85℃恒温反应0.5~1.5小时,之后降温至70℃~80℃反应1.0~2.0小时;
d、将剩余的丙烯酸酯类单体依次加入到完成步骤c反应的反应釜中,在N2保护下,升温至75℃~85℃,反应0.5~1.5小时;
e、将剩余的引发剂加入到剩余的溶剂中混合均匀,并滴加到完成步骤d反应的反应釜中,滴加完毕,在80℃恒温反应0.5~1.5小时,之后降温至30℃~50℃,出料得到的产物即为双组分溶剂型丙烯酸酯复膜粘合剂的主剂;
f、将步骤e制得的主剂与固化剂按照40∶1~40∶4的重量配比进行混合、涂膜、干燥、复合、熟化12~48小时后,即得到双组分溶剂型丙烯酸酯复膜粘合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组分溶剂型丙烯酸酯复膜粘合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f中采用的固化剂的固含量为40%~7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高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高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3561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缸盖的排泄与通风
- 下一篇:抗B细胞淋巴瘤的双特异性抗体及其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