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沥青路面废旧黑色粒料常温再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39757.5 | 申请日: | 2011-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14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刘廷国;陈在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廷国 |
主分类号: | E01C19/02 | 分类号: | E01C19/02;E01C19/05 |
代理公司: | 西安永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1 | 代理人: | 申忠才 |
地址: | 453003 河南省新乡市开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沥青路面 废旧 黑色 常温 再生 装置 | ||
技术背景
在我国经济繁荣和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公路建设也经历了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过程,目前,中国的公路总里程已达到了398.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的总里程达7.4万多公里,位居世界前列。但经过十几年的使用和发展,一些高速公路和主干公路相继进入了大、中修阶段,对于在沥青路面养护维修、改造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路面废旧黑色粒料如何加以再生利用,是现代公路建设中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技术课题。沥青路面材料的再生利用,能够节约大量的沥青和砂石材料,因而可以降低道路养护和维修以及新建沥青道路的费用,同时由于路面废旧黑色粒料得到有效地处理,废物得到利用,节约了自然资源,避免了废旧沥青混合料的环境污染,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可观。
现有的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技术有冷再生和热再生两种,其基本过程是将需要返修或废弃的旧沥青路面,经过铣刨、破碎(或加热)、再添加适量新集料(或加热)、新沥青和其它辅料,重新拌合,形成具有路用性能的再生沥青混合料,然后铺筑成道路的面层或基层。这样的工艺虽能实现再生利用,但都需要添加适量新集料、新沥青和其它辅料并重新拌合(其中热再生还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加热),要实现这样的作业过程,不仅其本身设备庞大,还需要许多的大型配套设备才能完成,若能实现在沥青道路的维修中直接对路面废旧黑色粒料进行处理,即在常温状态下直接实现沥青路面废旧黑色粒料再生利用,这不但可以达到低碳、循环经济的目的,大量减少施工的配套设备,还可以大幅度地降低施工成本,这样的处理方式,将使现有的沥青路面废旧材料再生利用技术产生一次新的革命,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和社会效益。要实现这一目的,当前须迫切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沥青路面废旧黑色粒料常温再生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废旧轮胎橡胶粉加工设备的缺点,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产品成本低、经济效益显著的沥青路面废旧黑色粒料常温再生装置。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机架上设置有定子锥体,定子锥体内表面上部设置有定锥上衬板、下部设置有定锥下衬板,定锥上衬板内表面上加工有上左螺旋排料槽,定锥下衬板内表面上加工有下左螺旋排料槽,定子锥体上端设置有进料斗,支架下部设置有升降油缸,升降油缸活塞杆上端设置有钢球支座,钢球支座上表面的凹坑内放置有钢球,定子锥体内设置有转子体,转子体的外表面上部设置有转子体上衬板、下部设置有转子体下衬板,转子体上衬板外表面上加工有上右螺旋排料槽c,转子体下衬板外表面上加工有下右螺旋排料槽d,转子体的上端设置有上半轴、下端设置有下半轴,上半轴上设置加工有通孔的配料盘,上半轴的中部设置有上滑动轴承、上部穿过安装在机架上的马达支架,马达支架上设置有与上半轴相联的液压马达,液压马达与马达支架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下半轴上设置有固定在机架上的下滑动轴承,下半轴底面的凹坑位于钢球上,机架下部设置有位于转子体下方的导料板。
本发明的转子体上衬板外表面上加工的上右螺旋排料槽c为:均布排列至少8条等分圆周相同的圆弧槽,圆弧槽的槽宽与相邻两条圆弧槽的中心距的比为1∶1.5~3,圆弧槽中心线与水平面的正向夹角γ为30°~60°;本发明的转子体下衬板的底角β为30°~60°,转子体下衬板外表面上加工的下右螺旋排料槽d为:均布排列至少10条等分圆周相同的圆弧槽,圆弧槽的槽宽与相邻两条圆弧槽的中心距的比为1∶1.2~2.5,圆弧槽中心线与水平面正向的夹角θ为30°~60°。本发明的定锥上衬板为圆筒形管道,定锥上衬板内表面上加工有比转子体上衬板外表面上条数至少多于4条形状相同的上左螺旋排料槽,上左螺旋排料槽的中心线与水平面的负向之间的夹角为30°~60°,相邻两条上左螺旋排料槽的中心距与转子体上衬板的相邻两条上右螺旋圆弧槽c的中心距相等;定锥下衬板是至上而下扩散形管道,底角α为30°~60°,定锥下衬板内表面上加工有比转子体下衬板外表面上条数至少多于4条的形状相同的下左螺旋排料槽,相邻两条下左螺旋排料槽的中心距与转子体下衬板的相邻两条下右螺旋圆弧槽的中心距相等。转子体上衬板与定锥上衬板之间构成至上而下收敛形的涌压腔a,定锥下衬板底角与转子体下衬板的底角相同,转子体下衬板与定锥下衬板1之间构成圆台环形磨剥腔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廷国,未经刘廷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397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桥梁防落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全能立体交叉通过的立交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