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玉芝固态菌丝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39798.4 | 申请日: | 2011-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928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谌虎成;杨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绵阳市星光微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C05F1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卿诚;吴彦峰 |
地址: | 621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态 菌丝体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菌丝体,特别是灵芝菌丝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灵芝自古以来是中华民族崇拜的仙草、不老草、还魂草。《神农本草经》将它列为上品,被誉为药中之王。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的灵芝分为赤芝、青芝、白芝(玉芝)、黄芝、黑芝、紫芝。灵芝含蛋白质、脂肪、多糖、无机盐、微量元素、维生素、卵甾醇、暖磷脂、胆碱、有机酸、有机锗、多肽、多种酶、生物碱营养成份及药理成份。据现代医学临床证实,灵芝除了对于人类三大死因的癌症、脑溢血、心脏病有疗效以外,还对胃肠、肝脏、肾脏、白血病、神经衰弱、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等疾病有较为显著的疗效。此外,灵芝还有强精美容、消炎、镇痛、抗菌解毒利尿、净血等多种作用和功效。
灵芝的功效,来自整体成份,现代医学已经证实,灵芝确有以下八大作用:(1)抗血栓形成,每天服用灵芝可以溶解新形成的血栓,也可以溶解老化且难于溶解的血栓;(2)使血压正常化,强化造血功能,对白血球病和贫血病亦有疗效;(3)改善高血脂症;(4)防止动脉硬化;(5)使中枢神经等躯体机能保持平衡;(6)提高免疫力;(7)有镇痛作用,可以减轻癌症或其它疾病的疼痛;(8)防止老化,提高开始衰退的内脏器官的功能。灵芝是以整体成份的效果来调整人体机能的,其所含成分的种类和配合比率被认为是对人体需求最适合的。直接服用其子实体更能发挥最大效果,这一结论已经得到现代医学临床实践所证实,灵芝的药理作用已使现代医学治疗必须重视到人体生理学上构成生命基础的血液、体液、神经、激素等机体的正常化作用。
现有灵芝基本是人工栽培,如中国专利94107140.5的“一种灵芝菌丝体的生产方法”。从菌丝体生长成灵芝需要漫长的过程,而且人工栽培灵芝存在的问题是易污染、周期长、产量低、品种单一孢子弹射不定时,难收集。孢子弹射后,看似完好无损的灵芝其实只剩下木质素和纤维素,失去了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同时,灵芝现有应用一般是以灵芝原生片、粉体胶囊、灵芝孢子粉、孢子油出现,无法直接用灵芝菌丝体生产灵芝食用营养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不易污染,生产周期短,产量高,易收集的玉芝固态菌丝体的制备方法以及用玉芝固态菌丝体直接制备营养性和适口性较好的玉芝胚胎食品。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一种玉芝固态菌丝体的制备方法,其特点是包括以下步骤:
A、将糯玉米和大豆浸泡15-30小时后煮熟,与植物蛋白混匀后装袋制备成培养基;
B、将培养基在120-130℃,1.5个大气压下高温灭菌,冷却后在无菌条件下接种玉芝菌种;
C、接种后在无菌培养室培养40-50天,玉芝菌丝体分解成熟;
其中,培养基原料重量百分比如下:
糯玉米 78—88﹪,
大豆 5—10﹪,
植物蛋白 6—13﹪。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中糯玉米和大豆采用脱皮紫色糯玉米和大豆,更有利于玉芝菌丝体的生长。
本发明上述制备方法制备的青芝菌丝体的应用是:其特点是各组份包括以下配比(重量百分比):
玉芝固态菌丝体 20—30﹪,
膨化糯米 60—70﹪,
砂糖 10—15﹪,
按上述配比混匀超微粉碎至300—500目制成玉芝胚胎食品。
本发明的优点:本发明用糯玉米、大豆、植物蛋白为基料,在无菌条件下,接种珍稀玉芝菌种,经生物转化生长出玉芝固态菌丝体,其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与灵芝相近。本发明方法生产周期短,产量高,易收集。同时采用本发明制备的玉芝固态菌丝体与膨化糯米、砂糖混匀超微粉碎制成玉芝胚胎食品,具有营养性和适口性较好,食用方便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1:一种玉芝固态菌丝体的制备方法:将糯玉米和大豆脱皮后浸泡28小时后煮熟,与植物蛋白混匀后装袋制备成培养基,将培养基在120-130℃,1.5个大气压下高温灭菌,冷却后在无菌条件下接种玉芝菌种,接种后在无菌培养室培养40-45天,玉芝菌丝体分解成熟;其中,培养基原料重量百分比如下(下同):
糯玉米 80﹪,
大豆 8﹪,
植物蛋白 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绵阳市星光微生物研究所,未经绵阳市星光微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397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壁流式蜂窝陶瓷载体挤压成型机
- 下一篇:风力发电机机舱罩PVC板打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