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高安普霉素菌种产抗能力的选育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42474.6 | 申请日: | 2011-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297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发明(设计)人: | 黄玉欣;尤敏;薛彩琴;周志霞;陈文成;周超;宗红艳;邓慧敏;种丽红;高金凤;吴红艳;杜明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濮阳泓天威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3/00 | 分类号: | C12N13/00;C12N15/01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张爱军 |
地址: | 457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霉素 菌种 能力 选育 方法 | ||
1.提高安普霉素菌种产抗能力的选育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性能稳定、一致的自然系列安普霉素菌种;
(2)收集原始出发菌种孢子,打碎过滤得到单孢子,分别取0.1ml的单孢子在2×1014~6×1014N+/cm2的范围内进行不同剂量的N+离子注入;然后在15~20W紫外灯下照射30~90S,照射距离25~30cm,进行103~108倍的稀释,平皿涂布,33-36℃培养5-8天,得到首次复合诱变的单菌落;
(3)将各剂量下首次复合诱变的单菌落挑选50~200个,进行摇瓶发酵;经过一次初筛,1~3次复筛,选出产抗能力提高5%以上的正突变菌种;对选出的正突变菌种进行2~3轮纯化,进行遗传稳定性筛选后得到二次出发菌种;
(4)将二次出发菌种孢子打碎,过滤得到单孢子,然后进行亚硝基胍诱变,诱变剂为pH6.0、浓度为1000-2000μg/ml亚硝基胍溶液,诱变后稀释103-108倍,平皿涂布,在33-36℃下培养5-8天,得到二次复合诱变单菌落;
(5)将二次复合诱变单菌落80~150个再次进行摇瓶发酵,经过一次初筛,1~4次复筛,选出产抗能力提高5%以上的正突变菌种;对选出的正突变菌种进行2~3轮纯化,进行遗传稳定性筛选后得到三次出发菌种;
(6)对三次出发菌种进行摇瓶发酵配方的优化和筛选,采用正交试验或者均匀设计试验得到优化的培养基成分为:以重量百分比计,豆饼粉3.0-5.0%,玉米淀粉2.0-2.5%,花生饼粉1.0-2.5%,葡萄糖2.0-5.0%,氯化铵0.1-0.5%,硫酸镁0.2-0.8%,碳酸钙0.3-1.0%,蛋白胨0.5-2.0%,豆油0.5-1.5%,淀粉酶为玉米淀粉量的0.1%,用水定容,消前pH7.2~7.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选育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选取性能稳定、一致的自然系列安普霉素菌种是指:对未经诱变的自然系列菌种进行2~3轮纯化,从中挑选摇瓶产抗能力对单菌落进行斜面传代试验,对3~4代斜面产抗能力稳定的菌种进行收集和保藏,作为原始出发菌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选育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离子注入时所用的离子注入机能量为30Kev,脉冲频率为25Hz,真空度为0.3P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选育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遗传稳定性筛选时的具体方法:对各菌种进行3~4代斜面传代,斜面培养条件为33-36℃培养5-8天,对其中摇瓶产抗能力相对稳定的菌种进行保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选育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摇瓶发酵的培养条件是发酵摇瓶转速为200r/min,在36℃~38℃培养4~6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选育方法,其特征是,所述三次出发菌种经发酵配方筛选后菌种的产抗能力提高8 %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选育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培养基成分为:豆饼粉4.0-5.0%,玉米淀粉2.0-2.5%,花生饼粉1.0-2.5%,葡萄糖4.0-5.0%,氯化铵0.1-0.5%,硫酸镁0.2-0.5%,碳酸钙0.3-1.0%,蛋白胨0.5-1.0%,豆油0.5-1.5%,淀粉酶为玉米淀粉量的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濮阳泓天威药业有限公司,未经濮阳泓天威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4247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