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主动式防跑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43107.8 | 申请日: | 2011-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96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臧振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臧振萍 |
主分类号: | B61H7/12 | 分类号: | B61H7/12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 |
地址: | 23004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动 跑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矿山、隧道中的安全设备,更具体地说是应用在斜井串车提升中的防跑车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就倾斜井巷内使用串车提升时必须遵守的规定是:在倾斜井巷内安设能够将运行中断绳、脱钩的车辆阻止住的跑车防护装置;在各车场安设能够防止带绳车辆误入非运行车场或区段的阻车器;在上部平车场入口处安设能够控制车辆进入摘钩地点的阻车器;在上部平车场接近变坡点处,安设能够阻止未连接的车辆滑入斜巷的阻车器;在变坡点下方不远处设置防止未连接的车辆继续往下跑车的挡车栏。但是,这类跑车防护装置、阻车器和挡车栏,都是只限于某一区段内被动地防跑车,而且不能及时将车辆挡住,易造成设备和巷道的损坏,恢复生产需要的时间较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主动式防跑车装置,将其与串车共同运行,一旦发生跑车事故,能及时、平稳地阻止住下跑的串车,实现安全生产。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主动式防跑车装置的结构特点是设置:
车架,是由型钢组成的刚性框架,车架的底部平行设置有两组对轮轴,所述两组对轮轴中的一组为固定对轮轴,另一组是传动对轮轴;在所述传动对轮轴上固定设置有第一链轮;
一级制动器,采用渐进式锥鼓型限速器,在所述渐进式锥鼓型限速器的轴端固定设置有第二链轮,所述渐进式锥鼓型限速器是以伸出壳体的外锥体轴作为输出轴,在所述外锥体轴上固定设置有第三链轮;
在所述第一链轮与第二链轮之间设置第一传动链;
二级制动器,采用抱轨式制动器,所述抱轨式制动器中的制动弹簧和制动拉杆安装在车架的上部;
二级制动启动器,是在车架上以一对轴承座支撑一启动轴,启动杆固联在启动轴上,所述启动轴位于卡杆的一侧,随启动轴转动的启动杆可推动卡杆使位于卡杆的底端的卡块退出位于摇臂一侧的卡口;以所述第三链轮为主动轮,以固定设置在启动轴上的第四链轮为被动轮,在所述第三链轮与第四链轮之间设置第二传动链。
本发明主动式防跑车装置的结构特点也在于:
在所述车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车架缓冲器。
在所述渐进式锥鼓型限速器中,位于壳体内,与外锥体轴螺纹配合有压紧螺母,在压紧螺母与壳体之间设置有碟形弹簧;所述压紧螺母是以设置在壳体的端部的导向固定卡为轴向移动的导向机构。
在所述抱轨式制动器中,位于制动拉杆的尾部设置有抱轨缓冲器。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发明为主动式防护装置,一旦发生跑车事故,能及时主动地阻止下跑的串车,避免了设备和巷道的损坏,恢复生产所需时间短。
2、本发明在发生跑车事故时,通过渐进式锥鼓型限速器的检测和传动,首先由渐进式锥鼓型限速器构成一级制动实施减速,随即再以抱轨式制动器实施二级抱轨制动,制动可靠且平稳,为实现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本发明通过在车架的两端以及在抱轨式制动器中分别设置缓冲机构,可以更进一步减小制动时的冲击力,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A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一级制动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级制动器加装手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24车架缓冲器;25车架;26固定对轮轴;27传动对轮轴;28启动轴;29启动杆;30第四链轮;31第二传动链;32第一链轮;33第一传动链;34第二链轮;35离心块;36a外锥体;36外锥体轴;37壳体;38压紧螺母;38a碟形弹簧;39导向固定卡;40轴向连接杆;41手轮;42第三链轮;43扁轴;44摇臂;45制动拉杆;46制动弹簧;47抱轨缓冲器;48a卡块;48卡杆;50抱爪;51楔形箱;52钢轨。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图3、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中的结构设置包括:
车架25是由型钢组焊成的刚性框架,车架25的底部平行设置有两组对轮轴,两组对轮轴中的一组为固定对轮轴26,另一组是传动对轮轴27;在传动对轮轴27上固定设置第一链轮32;
图4所示,一级制动器采用渐进式锥鼓型限速器,在渐进式锥鼓型限速器的轴端固定设置第二链轮34,渐进式锥鼓型限速器是以伸出壳体37的前端面的外锥体轴36作为输出轴,在外锥体轴36上固定设置第三链轮42;在第一链轮32与第二链轮34之间设置第一传动链3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臧振萍,未经臧振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431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行车握把总成
- 下一篇:基于乘坐舒适性的反馈式振动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