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船舶水上双岛合拢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44434.5 | 申请日: | 201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287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发明(设计)人: | 许融明;赵任张;杨港;黄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熔盛造船有限公司;江苏熔盛重工有限公司;江苏熔盛船舶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9/06 | 分类号: | B63B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赵绍增 |
地址: | 2265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舶 水上 合拢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船舶合拢工艺,具体是一种对船舶采用两个半只船分别建造后合拢的工艺,缩短建造周期。
背景技术
在世界造船业竞争十分激烈,船价持续低迷的今天,如何提高船舶的建造质量,加快船舶建造进度,降低船舶的建造成本,是每个船厂必须面临的问题。造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工种多、工序多、难度大、工件大等特点,一艘新船的开工,为了能够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必须根据产品本身的类型和特点,结合工厂的设备和能力,制订一个最为合理的建造方案。现有的建造方法由于船坞等设施对造船效率的束缚,延长了工期,增加了造船成本。
在此之前,中国专利文献中也公开了申请号CN200510045929,公开号:CN100478248专利名称:半条船船台建造下水及坞内漂浮合拢工艺,申请人:大连新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该专利公开的技术为:半条船船台建造下水及坞内漂浮合拢工艺,采取了在适于一段船体吨位 船台或H3 船台建造一段船体部分,一段船体下水漂浮到适于整条船吨位大船坞内落墩,进行坞内另一大段的分段合拢工事,最后完成整体装配与焊接, 整船安全漂浮出坞。这样可以大大缩短在适应吨位船坞装配焊接建造的时 间,提高了在相应船坞建造大吨位船舶的整体效率,特别是在相应船坞紧张 的情况下,插空也可以建造出相应吨位的船舶。
但是该工艺只是公开了半条船体建造然后合拢的大步骤,没有具体公开具体方法。而船舶合拢的主要手法应该体现在对船体的合拢时精度的控制,以及为精度达标对船体本身的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任务在于提供一种船舶水上双岛合拢工艺,具体是一种能有效减少工时和建造面积的分段建造然后水上 合拢工艺。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船舶水上双岛合拢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a、将整船划分为两个半船,在船坞内同时建造;b、在水上对相邻的两个半船进行压载调整,使两者的浮态与吃水保持一致;c、将两个半船对中、拉拢和定位;d、把坞内水抽干,使两个半船落于指定坞墩位置;e、对合拢隔舱FR130肋位进行排水;f、进行装配合拢作业,将两个半船整体拼接为一体的成品船。
所述整船分段中,分段(是指每一半船)的船坞内搭载,中部货仓总段(是指船坞内搭载每一半船的货舱)至少要二十二只分段形成完整货仓。即形成环形的货舱总段。
所述总段(是指分段涂装完工后,依据搭载顺序,对每个分段进行总组,总组完成后形成的大的分段就是总段)建造分两段进行建造,先建造完毕的总段需先测量,另一总段端面参考其数据建造;对建造好的分段依据总段合拢需要,对接总段下水前需在主甲板及舷侧外板上作出合拢对合线,并在对合线两端打上洋冲标记,船坞放水前需要把合拢口的位置线引到坞墙上;同时需要在坞墙上引出检验线;为保证所有总段合拢后的直线度,要求在甲板中心及距中7515mm处分别设置检验线,公差为:±2mm,要求分别于水上预合拢时和进坞落墩后利用激光全位仪进行直线度校核并交验。同时要求在舷侧外板距基线7m处设置水平绕度控制参考线,此线作为控制总组后总段水平绕度的参考依据,合拢检验线必须贯通整个分段。
所述步骤b为:
以艉部总段为基准,将调整好浮态的艏部总段逐渐向艉部总段拉靠,基本到位(两个总段相距约2m左右)后再根据需要对两总段吃水进行微调;
将两个总段拉靠至两总段相距约500mm时,在甲板和舷侧位置安置拉泵,利用平栓套将艏部总段进一步向艉部总段拉靠;
艏部总段拉靠到位后,检查甲板和舷侧所作基准线的对位情况、甲板中心线偏差、基准线偏差≤±1;
根据检查结果进行调整,直至检查结果满足标准要求;确定好合拢缝间隙,在合拢缝进行局部定位封固;
为了保证两总段落墩位强度需要,在外板、顶边舱斜板处进行缝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熔盛造船有限公司;江苏熔盛重工有限公司;江苏熔盛船舶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熔盛造船有限公司;江苏熔盛重工有限公司;江苏熔盛船舶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444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密封面翅片板式换热器
- 下一篇:秸秆气化燃气锅炉的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