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特膳调和油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148389.0 申请日: 2011-06-03
公开(公告)号: CN102224858A 公开(公告)日: 2011-10-26
发明(设计)人: 陆介安 申请(专利权)人: 陆介安
主分类号: A23D9/04 分类号: A23D9/04
代理公司: 上海宏威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0 代理人: 郭春远
地址: 201200 上海市浦***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调和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国际专利分类A23D食用油或脂肪技术领域,尤其是特膳调和油。

背景技术

油脂是人类膳食的必需营养素之一,它是比任何食物组成更为浓缩的食物能量来源,提供必需脂肪酸、赋予饱的感觉、是脂溶性维生素的载体,有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代谢,与其它食物一起食用还可使食物更加美味。

调和油,又称高合油,它是根据使用需要,香味油除外,将两种以上经精炼的油脂按比例调配制成的食用油。调和油透明,可作熘、炒、煎、炸或凉拌用油。调和油一般选用精炼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棉籽油等为主要原料,还可配有精炼过的米糠油、玉米胚油、油茶籽油、红花籽油、小麦胚油等特种油酯。其加工过程是:根据需要选择上述两种以上精炼过的油酯,再经脱酸、脱色、脱臭、调合成为调和油。调和油的保质期一般为12个月。目前调和油有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未定。今后,调和油的发展前景是好的,它将成为消费者喜爱的油品之一。

调和油一般有以下几种:

1.营养调和油(或称亚油酸调和油),一般以向日葵油为主,配以大豆油、玉米胚油和棉籽油,调制亚油酸含量为60%左右,油酸含量约30%,软脂含量约10%。

2.经济调和油,以菜籽油为主,配以一定比例的大豆油,其价格比较低廉。

3.风味调和油,就是以菜籽油、棉籽油、米糠油与香味浓厚的花生油按一定比例调配成“轻味花生油”,或将前三种油与芝麻油以适当比例调合成“轻味芝麻油”。

4.煎炸调和油,用棉籽油、菜籽油和棕榈油按一定比例调配,制成含芥酸低、脂肪酸组成平衡、起酥性能好,烟点高的煎炸调和油。

5,高端调和油,例如山茶调和油、橄榄调和油,主要以山茶油、橄榄油等高端油脂为主体,国内厂家有衢州旺盛茶业技术有限公司。

第一代调和油是根据各地区人群口味不同,由二种或二种以上的优质食用油,经科学调配而成的一种高级食用油。第二代营养调和油是根据人们的膳食结构需要,调整油脂中脂肪酸配比,以达到安全、健康、营养、均衡的目的。

无一家品牌调和油标明油料比例,如5L装的葵花籽调和油只标注了配料包括葵花籽油、玉米胚芽油、芥花油;京狮花生调和油的配方为一级大豆油、一级玉米油、一级压榨花生油,但没有详细标注各类配料油在其中所含的比例。同样的情况普遍出现在各品牌的调和油包装上。一级色拉油是由植物毛油经过脱胶、脱酸、脱色、脱臭必要时再经过脱蜡、冬化工序精制而成。色拉油可以生吃,主要用于凉拌,制调和油、人造奶油、蛋黄酱等。二级烹调油是由植物毛油经过脱杂、脱水、脱胶、脱酸、脱色、脱臭,主要用于炒菜也可以用于油炸食品。

橄榄油、花生油、玉米胚芽油、葵花籽油、山茶油在营养学界都是被公认的营养价值高的油种,长期食用对人体健康起到保健作用。有一部分产品调和油上标明以上述油种为品名的调和油实则其含量较少,比如橄榄调和油,那么橄榄油含量的比例一般比较少,大多是以转基因大豆油或是棕榈油为主。

其中营养调和油方面在中国专利文献中已公开的部分技术有涉及。如:

已公开的专利申请中也未找到相关改进技术,如,申请号200910095029一种食用调和油涉及一种食用油,特别涉及一种食用调和油,本发明还涉及这种调和油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述的食用调和油的原料油由茶籽油、菜籽油和大豆油构成,它们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茶籽油10%~20%、菜籽油20%~30%、大豆油50%~70%。

专利申请号200510010614一种营养保健植物调和油。其特征在于含植物油组分重量百分含量为:紫苏油20~40%,亚麻子油为10~30%,菜籽油10~50%,大豆油1~20%,核桃油1~10%,葵花油1~10%。植物油中添加了对人体有益的油脂抗氧化稳定剂茶多酚和V↓[E],其添加量分别为油重的0.02~0.05%和0.01~0.04%。成品中的ω-6多不饱和脂肪酸为20~30%,ω-3多不饱和脂肪酸为6~8%。

专利申请号200910069884一种具有健脑功效的营养均衡的健康食用调和油,采用植物油脂为主要原料,并添加海藻油,该调和油中海藻油的含量为食用调和油重量的0.02%~0.9%,由此得到该调和油中含有ω-6多不饱和脂肪酸与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其重量比为4∶1-6∶1;该调和油中还增加抗氧化剂作为添加剂,抗氧化剂的含量为食用调和油重量的0%~0.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陆介安,未经陆介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483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