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介孔分子筛负载混合氧化物催化剂及其用于催化制备α-苯乙醇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48764.1 | 申请日: | 2011-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110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2 |
发明(设计)人: | 袁剑;张波;汤明慧;葛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9/89 | 分类号: | B01J29/89;C07C33/22;C07C29/143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黄美娟;王兵 |
地址: | 31001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子筛 负载 混合 氧化物 催化剂 及其 用于 催化 制备 乙醇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MCM-41负载锆/稀土金属混合氧化物催化剂,及其对苯乙酮进行氢转移制备α-苯乙醇的方法。
(二)技术背景
α-苯乙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在医药合成,香料制造及作为食品添加剂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在医药合成中,α-苯乙醇是一种重要的药物中间体,例如应用于布洛芬这一非甾族镇定药物合成的重要原料。在香料制造中,α-苯乙醇应具有愉快而持续的香味,应用于香气调和,并用于香料及精油的合成。另外,α-苯乙醇也被应用于食物添加剂,用于配制草莓及热带水果香精。
目前,α-苯乙醇的合成方法主要有:微生物发酵法及有机合成法。
通过微生物发酵法生产天然苯乙醇一般采用苯丙氨酸、氟苯丙氨酸为原料,进行微生物发酵转化制取苯乙醇。虽然此法确实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天然苯乙醇香料生产方法,但由于这种方法所采用的苯丙氨酸、氟苯丙氨酸等原料价格昂贵,生产成本高,不宜实现规模化工业生产。并且该工艺后续分离提纯困难,产量不高,不能满足工业上对α-苯乙醇的需求。
有机合成法制备α-苯乙醇是以苯乙酮为起始原料的。此法是工业上运用最广泛的方法。最初采用四氢化铝、硼氢化钠或异丙醇铝为催化剂,对苯乙酮进行加氢反应制得。虽然此法反应速率较快,但需在无水环境中进行,并且反应体系为均相,产物与反应物、催化剂之间分离较为困难,后续处理较为麻烦,反应溶液中留下的金属离子作为废液排出,带给环境污染。现在改进采用的多相催化剂,可以避免使用这些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的均相催化剂,还可以使反应条件更加的温和。
例如在专利(公开号:JP-A-59027216)中公布的以含钡、锌和镁、作为铜基催化剂的铜-铬催化剂氢化苯乙酮的工艺。反应温度通常是40~200℃,反应压力通常为0.1~20MPa条件下进行。该工艺以氢气为外部氢源,反应需在高压下进行,反应设备成本较高,另外催化剂价格昂贵,催化剂其中包含的重金属铬对环境污染较大,后续处理较繁琐。
例如在专利(公开号:CN1911883A)中公布的以用铬改性的雷尼镍为催化剂,在50~300℃、0.1~10.0MPa条件下,以苯乙酮为原料,于C1~C4的脂肪醇与水的混合溶液中,一步反应得到所述的α-苯乙醇。该法采用雷尼镍为催化剂,而不是之前的Pd/C催化剂,因此消除了氢气制备、存储和输送等环节的安全问题,工艺简化、生产成本降低。但由于催化剂雷尼镍制备中,会产生大量废铝溶液,并且中使用铬改性,对环境污染较大。并且该法选择性较低,会带来大量的乙苯副产物。
现在的Meerwein-Ponndorf-Verley还原反应,采用醇作为反应的氢源,利用氢转移反应对酮或者醛进行加氢的MPV反应,该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温度一般是相应醇的沸点,且无需在高压下进行反应,一般在常压下就可以进行。该反应中的特点是条件温和,选择性较高,一般只对羰基进行加氢反应,而对其他的不饱和键(碳碳双键,碳氮双键)均没有反应,并且这个反应副产物较少。
例如在专利(公开号:CN 101792368A)中公布的一种活性炭负载碱土金属制备α-苯乙醇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催化剂活性高,反应时间短,选择性高,但同时由于活性炭需要在氮气保护下进行焙烧,且碱土金属对空气中的水分及CO2较为敏感,容易造成催化剂活性位失活而降低催化剂的活性。上述缺点增加催化剂制备的难度及生产的成本,不利于大规模工业化应用。
另外MCM-41负载氧化锆的催化剂也能对苯乙酮进行加氢制备α-苯乙醇,但存在着催化活性相对较低的问题。
(三)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催化剂MCM-41介孔分子筛负载氧化锆中存在对苯乙酮转化生成α-苯乙醇活性较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催化剂,该催化剂以MCM-41介孔分子筛为载体、负载锆/稀土金属的混合氧化物为催化剂。该催化剂能利用醇为氢源,通过氢转移使苯乙酮加氢制备得到α-苯乙醇。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介孔分子筛负载混合氧化物催化剂,所述催化剂以MCM-41介孔分子筛为载体,负载有混合氧化物为活性组分,所述混合氧化物为氧化锆与稀土金属氧化物的混合,所述氧化锆与稀土金属氧化物的质量比为1∶0.1~20,所述混合氧化物的负载量以载体的质量计为1~50wt%,所述稀土金属氧化物为镧系元素的氧化物,优选为氧化镧、氧化铈、氧化钐或氧化钆。
所述氧化锆的与稀土金属氧化物的质量比优选为1∶0.2~10。
所述混合氧化物的负载量优选以载体的质量计为1~10w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487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吡虫啉和菌核铜的复配农药
- 下一篇:野生动物捕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