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舱室的行驶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48992.9 | 申请日: | 2008-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950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福永智章;北野丰;青山健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久保田 |
主分类号: | B62D33/10 | 分类号: | B62D33/10;B60R13/0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杨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舱室 行驶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行驶车体上支承有舱室的带舱室的行驶车辆。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技术,例如在JP2002-356184中公开的那样,公知有在舱室的操纵部的地面和天顶壁部等设置吸音片材,从而减少舱室内的噪音的带舱室的行驶车辆。
上述文献的带舱室的行驶车辆中,构成为,舱室内的噪音经由形成在吸音片材的表面的多个孔而向吸音材料传递,利用吸音材料的吸音效果来减少低舱室内的噪音,而不是通过减少从行驶车辆传递至操纵部的地面及天顶壁部等的振动来减少舱室内的噪音。其结果,即使将吸音片材设置在操纵部的地面及天顶壁部等,不仅相对于贴装或设置的吸音片材的面积而言噪音减少效果小,而且不能充分地减少舱室内的噪音,由从行驶车辆传递至操纵部的地面及天顶壁部等的振动引起的噪音依然成为使驾驶者不快的舱室内的噪音的较大原因。
并且,上述文件的带舱室的行驶车辆中,通过遍及操纵部的地面和天顶壁部等的大范围而贴装或设置大面积的吸音片材来减少舱室内的噪音。其结果,存在吸音片材的部件单价变高、行驶车辆的制造成本升高的问题,以及在操纵部的地面及天顶壁部等贴付或设置吸音片材的时间增多、行驶车辆的安装作业的作业性变差的问题。
因此,考虑在操纵部的地面及天顶壁部等安装加强部件或抑制振动的钢板等,减少从行驶车辆传递至操纵部的地面及天顶壁部等的振动,减少使驾驶者不快的舱室内的噪音。但是,若在操纵部的地面及天顶壁部等安装加强部件或抑制振动的钢板等,则随着加强部件或抑制振动的钢板等的安装,存在行驶车辆的制造成本升高的问题,及行驶车辆的车辆重量变重的问题。
作为其他的现有技术,如JP8-142776中所公开的那样,公知有在内贴材料和门主体之间设置吸音材料、能够利用门来降低车室内的噪音的车辆的隔音结构。
在JP8-142776的车辆的隔音结构中,吸音材料被收容在内贴材料的内部,从内贴材料和门主体的接合部等进入门主体的内部的噪音传递到吸音材料,从而能够减少车室内的噪音,车室内的噪音被内贴材料阻隔而难以传递到吸音材料。其结果,舱室内产生的噪音难以被吸音材料吸收,为了减少车室内的噪音还有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减轻上述的以往技术的问题的至少一个。
本发明的带舱室的行驶车辆具备:
支承在多个车轮上的车体;
支承在上述车体上的舱室托架;
配置在上述舱室和上述舱室托架之间、支承上述舱室的弹性部件;
安装在上述舱室的板状部件上的配重部件。
根据这样的结构,若来自行驶车辆的振动经由弹性部件传递至舱室,则刚性比较低的板状部件由于来自行驶车体的振动而振动,能够利用安装在板状部件上的配重部件的重量效果来减小传递至该板状部件的振动。其结果,能够减小由于从行驶车体传递至板状部件的振动引起的舱室内的噪音,能够有效地减小舱室内的噪音。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板状部件最好是上述舱室的底板面板和后轮挡泥板之一。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配重部件最好经由防振橡胶而利用螺栓安装在上述板状部件上。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配重部件和上述螺栓之间最好设置有与上述板状部件抵接的筒状部件。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配重部件最好设置为作为频率的函数的振动加速度的峰值通过安装该配重部件而向低频方向移动。
本发明的带舱室的行驶车辆具备:
支承在多个车轮上的车体,上述车体支承上述舱室;
配置在上述舱室的内侧面的一部分上且形成有多个开口的开口部;
配置在具备上述开口部的内侧面的内表面侧的吸音材料。
根据这样的结构,舱室内的噪音通过形成在开口部处的多个开口而传递到内侧面的内表面侧上配备的吸音材料,并利用吸音材料的吸音效果而被吸音。其结果,舱室内的噪音容易从形成在开口部多个开口传递到吸音材料,舱室内的噪音容易被吸音材料吸音,能够有效地减小舱室内的噪音。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开口部最好形成在构成上述舱室的舱室框架的柱(pillar)上。
由此,能够令具备吸音材料的开口部位于舱室内的较高位置上,能够将吸音材料配设在与坐在驾驶座位上的驾驶者的耳部接近的高度。其结果,能够有效地利用吸音材料对坐在驾驶座位上的驾驶者的耳部附近的高度的噪音进行吸音。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开口部最好形成在上述舱室的内顶(inner roof)的后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久保田,未经株式会社久保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489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