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及其平衡悬架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54189.6 | 申请日: | 2011-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202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皮秋生;董洪杰;宋江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汽车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11/30 | 分类号: | B60G11/30;B60G21/045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逯长明 |
地址: | 4106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及其 平衡 悬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悬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缓冲效果好、结构简单的平衡悬架。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上述平衡悬架的车辆。
背景技术
悬架是车桥与车架的连接装置,其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和力矩,并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的冲击力,并衰减由此引起的震动,以保证汽车能平顺地行驶。
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悬架形式主要有板簧悬架、油气悬架、空气悬架等。当车辆越过凸凹不平的路面时,为了防止出现局部车桥悬空问题,悬架应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常见的悬架结构有板簧式平衡悬架、油气悬架。
如图1所示,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板簧式平衡悬架的结构示意图,板簧式平衡悬架通常包括平衡梁3’、板簧4’,平衡梁3’的两端和板簧4’的两端均分别连接前车桥2’和后车桥1’,板簧式平衡悬架结构简单,成本低,但是减震效果不好。
油气悬架通常通过电液控制能实现平衡作用,但其油路连接及控制较复杂,且成本较高;另外,由于油气悬架的油气悬架油缸只能设置在车架的侧面,因此油气悬架在双胎车桥上难以布置。
因此,如何研发出一种减震效果好、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平衡悬架,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平衡悬架,该平衡悬架减震效果好、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平衡悬架的车辆。
为了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平衡悬架,包括曲拐、缓冲装置;所述曲拐为折弯结构,所述曲拐的一端与车桥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缓冲装置的一端连接,所述曲拐的折弯处与车架上的支座铰接。
优选的,所述缓冲装置包括悬架伸缩缸和蓄能器,所述曲拐的另一端与所述悬架伸缩缸的一端连接,所述悬架伸缩缸的腔体与所述蓄能器连通。
优选的,所述曲拐包括第一曲拐、第二曲拐,所述第一曲拐的一端与前车桥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悬架伸缩缸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曲拐的折弯处与车架上的第一支座铰接;所述第二曲拐的一端与后车桥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悬架伸缩缸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曲拐的折弯处与车架上的第二支座铰接。
优选的,所述曲拐包括第一曲拐、第二曲拐,所述悬架伸缩缸包括第一悬架伸缩缸、第二悬架伸缩缸;所述第一曲拐的一端与后车桥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悬架伸缩缸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曲拐的折弯处与车架上的第一支座铰接;所述第二曲拐的一端与前车桥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悬架伸缩缸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曲拐的折弯处与车架上的第二支座铰接。
优选的,所述曲拐通过关节轴承与所述车桥铰接。
优选的,所述悬架伸缩缸为悬架伸缩油缸。
优选的,所述悬架伸缩缸为悬架伸缩气缸。
优选的,所述缓冲装置包括螺旋弹簧和减振器,所述减振器套装于所述螺旋弹簧内,所述曲拐的另一端同时连接所述螺旋弹簧和减振器。
优选的,所述悬架伸缩缸设置于车架底部。
本发明提供的平衡悬架包括曲拐、缓冲装置,在车架上设有支座,其中,曲拐为折弯机构,曲拐的一端与车桥铰接,另一端与缓冲装置的一端连接,曲拐的折弯处与车架上的支座铰接。
这种结构的平衡悬架,车桥向上或向下跳动时,车桥带动曲拐绕与支座的铰接点转动,使得曲拐的另一端带动缓冲装置进行动作,从而实现平衡悬架的缓冲功能;当车辆经过凸凹不平的路面时,曲拐则会绕与支座的铰接点旋转,保证车桥能够接地,从而达到车桥平衡的效果。
这种结构的平衡悬架,悬架的平衡通过曲拐的摆动来实现,不用通过油缸的行程来保证,相对于油气悬架,而且减少了平衡油路的设计,油路简单,成本较低,减振效果好。
优选方案中,所述缓冲装置包括悬架伸缩缸和蓄能器,所述曲拐的另一端与所述悬架伸缩缸的一端连接,所述悬架伸缩缸的腔体与所述蓄能器连通。
这种结构的平衡悬架,车桥向上或向下跳动时,车桥带动曲拐绕与支座的铰接点转动,使得曲拐的另一端带动悬架伸缩缸进行伸缩动作,悬架伸缩缸的行程发生变化,悬架伸缩缸的伸缩动作使得悬架伸缩缸内的介质不停的进入或排出蓄能器,使得蓄能器进行排气或吸气,即不停地压缩或拉伸蓄能器内的气体,从而实现平衡悬架的缓冲功能;当车辆经过凸凹不平的路面时,曲拐则会绕与支座的铰接点旋转,保证车桥能够接地,从而达到车桥平衡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汽车起重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三一汽车起重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541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