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磷酸酯合成中三乙胺及甲苯的回收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155509.X 申请日: 2011-06-10
公开(公告)号: CN102816070A 公开(公告)日: 2012-12-12
发明(设计)人: 李伟;徐耀辉;顾民;吕静兰;褚海斌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主分类号: C07C211/05 分类号: C07C211/05;C07C209/86;C07C15/06;C07C7/04
代理公司: 北京英特普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5 代理人: 齐永红;唐彬
地址: 100728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有机 磷酸酯 合成 乙胺 甲苯 回收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磷酸酯合成中三乙胺及甲苯的回收工艺,尤其涉及一种有机磷酸盐聚丙烯成核剂合成中,中间产品有机磷酸酯合成后废水中三乙胺及甲苯的回收方法。

背景技术

在化工生产中,对于含有多种有机物的工业废水,实现回收废水中的有机物,使废水中的色度、有机物降至排放标准目标难度大。CN1803900中提供一种混合型有机磷酸盐聚丙烯成核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于聚丙烯树脂的改性。这种有机磷酸盐聚丙烯成核剂的合成,是取代芳基酚与磷酸化剂反应,经酯化、水解、成盐后得有机磷酸金属盐。其中在上述酯化反应中会用甲苯作溶剂,三乙胺作缚酸剂;虽然在得到酯化产品前对溶剂进行了回收,但酯化后产生的废液中仍含有少量甲苯,及大量三乙胺盐等有机物。由于三乙胺价格昂贵、毒性较高,与甲苯一起作废液排放,污染严重,对三废处理产生较大压力。

CN1234373A公开了采用臭氧化法除去磷酸酯类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三乙胺及其它胺类物质的废水净化,这些方法可以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但是不能使污水中的有机胺得到有效的回收利用。CN101905941A公开了采用氧化、催化热解和分离提纯,将污水中的三乙胺转化为二乙羟胺进而达到污水中三乙胺的回收利用的目的,但是该方法过程复杂、回收时间长、设备投资多、转化回收利用的成本高。对于回收三乙胺来说,其它几个行业已有相关报道,主要是针对草甘磷等农药合成中催化剂三乙胺的回收。草甘磷的母液体系与有机磷酸酯废液的体系有本质不同,草甘磷合成母液体系中含有1~3%左右的草甘膦、增甘膦、甲基草甘膦、氨甲基磷酸、亚磷酸二甲酯、无机磷酸盐以及大量甘氨酸和作为催化剂使用的三乙胺,草甘膦体系中的三乙胺以盐酸三乙胺形式存在;有机磷酸酯废液体系由少量甲苯、水、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基)苯酚、磷酸、三乙胺盐等组成。与草甘膦体系中的回收三乙胺过程相比,有机磷酸酯废液中的回收考虑受干扰的因素不同,另外本专利还要考虑将残存的有机溶剂甲苯也一并回收,这样可减少最终工业废液排放中三废处理的压力,这一点就更与草甘膦体系中只回收三乙胺不同。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从成核剂有机磷酸酯合成中回收三乙胺及甲苯的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分离出有机磷酸酯合成后废液中的三乙胺及甲苯,三乙胺回收率不小于98%,回收了三乙胺及甲苯后的工业废液中甲苯含量小于0.005ppm,实现了降低三乙胺及甲苯的回收成本、降低环保压力,缩短回收时间的目的。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有机磷酸酯合成中回收三乙胺及甲苯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一种有机磷酸酯合成中三乙胺及甲苯的回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有机磷酸酯合成后的废液置于装有温度计及加料口的三口烧瓶内,三口烧瓶中间口加装搅拌装置,在常温搅拌下不断加入固体氧化钙使之充分反应至溶液的pH值达到11~12;

(2)将上述处理过的废液置于蒸馏装置内,加热蒸馏,收集60~120℃的馏出液;

(3)将馏出液置于回流装置内,加入干燥剂,加热回流48min;

(4)将上述干燥处理过的馏出液再次置于蒸馏装置内,加热蒸馏,收集72~110℃的馏分,得到三乙胺及甲苯溶液。

步骤(1)固体氧化钙包括块状氧化钙、粉状氧化钙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优选选择工业块状氧化钙、工业粉状氧化钙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蒸馏装置采用化学领域常用的蒸馏装置。

步骤(2)中,所述的馏出液为三乙胺、甲苯及水的混合溶液。

步骤(3)中,所述的回流装置为化学领域常用的回流装置;干燥剂可以选择块状氧化钙、粉末氧化钙、工业片状氢氧化钠、细孔硅胶干燥剂、粗孔硅胶干燥剂、蓝色硅胶干燥剂、无钴变色硅胶干燥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加热回流温度为80~105℃,加热回流时间为48min。

所述的有机磷酸酯是有机磷酸盐聚丙烯成核剂合成中的中间产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5550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