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元件一孔焊接模及焊接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58936.3 | 申请日: | 2011-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92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许行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行彪 |
主分类号: | B23K37/04 | 分类号: | B23K37/04;H01L21/6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夏平 |
地址: | 2142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元件 焊接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元件的焊接模具及应用该模具的焊接工艺,尤其是采用一块模具实现焊接成型的工艺,具体地说是一种电子元件一孔焊接模及焊接工艺。
背景技术
现在,传统的电子元件焊接工艺(二极管等)都是用上、下二块焊接模焊接的工艺,传统焊接由上焊接模与下焊接模上下各一根引线与当中的芯片焊接,焊接模的孔径一般比引线的直径大0.1-0.15mm左右,再加上上下模需要定位配合,焊接时存在配合间隙,容易产生焊接错位,焊缝不严密;同时,由于焊接模在高温中的氧化,孔径越来越大,会造成上下模引线与中间的芯片焊接错位更加严重的问题,产品质量达不到焊接质量要求,甚至出现次品或产品报废,这是电子焊接行业中最致命的头疼问题,几十年来一直存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传统的电子元件焊接工艺中,采用上、下二块焊接模,所存在的焊接模孔径大和上、下模具需要定位配合、存有间隙的问题,提出一种电子元件一孔焊接模及焊接工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子元件一孔焊接模,它包括焊接模本体,焊接模本体上设有多个用于放置电子元件的定位焊接模,所述的焊接模本体的材料为氮化硅或石墨,所述的定位焊接模由小孔和沉孔组成,小孔和沉孔贯通,中心重合;小孔用于放置下引线的引线端,小孔的孔径与下引线的引线端相配合;沉孔用于放置下引线的头部、芯片和上引线,沉孔的孔径与下引线的头部相配合。
本发明的焊接模本体为氮化硅陶瓷焊接模。
本发明的沉孔的孔径比上引线的头部的直径大0.04-0.06mm左右。
本发明的芯片的直径与上、下引线的头部相配合。
一种电子元件一孔焊接工艺,应用电子元件一孔焊接模,包括以下步骤;
(a)、将下引线的引线端穿过小孔,下引线的头部卡装在沉孔的底部;
(b)、在沉孔内,下引线的头部上方依次放置芯片和上引线,上引线的头部与芯片接合;
(c)、在沉孔内,上引线的引线端上套装陶瓷管或金属管,将上引线的头部与芯片压紧,然后进行焊接。
一种电子元件一孔焊接工艺,应用电子元件一孔焊接模,包括以下步骤;
(a)、从下至上将下引线、芯片和上引线依次叠放呈一整体,其中,下引线的引线端朝下,上引线的引线端朝上;
(b)、将步骤a中叠放的整体放入定位焊接模,下引线的引线端穿过小孔,下引线的头部、芯片和上引线卡装在沉孔内;
(c)、在沉孔内,上引线的引线端上套装陶瓷管或金属管,然后进行焊接。
本发明的上引线的引线端伸出沉孔。
本发明的陶瓷管或金属管的外径与上引线的头部直径相配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的氮化硅陶瓷焊接模具和陶瓷管或金属管焊接电子元件,不会在高温中氧化,是绝缘体,不会污染产品和环境,操作卫生、清洁,没有粉尘污染,有利操作人员的身心健康。
本发明将上下引线与半导体芯片在同一孔内焊接,焊接精度高。陶瓷管或金属管外径与焊接模沉孔的间隙为0.05mm左右,配合可扶正上引线压住上引线头部,使得上下引线及芯片焊接紧密,不会造成虚焊、增加成品率。
本发明的一孔焊接工艺,只需要一块焊接模具,工艺操作与传统工艺一样,不需要改变工艺,工装夹具的定位销宜小不宜大,这样不会崩坏定位销孔,不会使定位销孔崩坏造成模具报废,又省去传统工艺的二块模具的定位销,节约成本。
本发明采用氮化硅陶瓷模一孔焊接,不必担心焊接错位及虚焊问题,没有氧化的粉尘,不必担心产品被污染,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成品率,氮化硅焊接的硬度略低于金刚石的硬度,耐磨性好,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电子元件一孔焊接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电子元件一孔焊接模使用结构示意图。
其中:1、焊接模本体;2、定位焊接模;3、小孔;4、沉孔;5、下引线; 6、上引线;7、芯片;8、陶瓷管或金属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电子元件一孔焊接模,它包括焊接模本体1,焊接模本体1上设有多个用于放置电子元件的定位焊接模2,所述的焊接模本体1的材料为氮化硅或石墨,定位焊接模2由小孔3和沉孔4组成,小孔3和沉孔4贯通,中心重合;小孔3用于放置下引线5的引线端,小孔3的孔径与下引线5的引线端相配合;沉孔4用于放置下引线5的头部、芯片7和上引线6,沉孔4的孔径与下引线5的头部相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行彪,未经许行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589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