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遵循空间分离法和时间分离法的提高平面交叉路口通行能力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60831.1 | 申请日: | 2011-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7780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15 |
发明(设计)人: | 胡又宏;胡晓宏;胡金英;张明;胡进宏;胡明皓;张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又宏;胡晓宏;张明 |
主分类号: | E01C1/02 | 分类号: | E01C1/02;G08G1/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6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遵循 空间 分离法 时间 提高 平面交叉 路口 通行 能力 方法 | ||
1.一种遵循空间分离法和时间分离法的道路交叉路口车道设置及相应红绿灯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在交叉路口,不分主次道路,在车道展宽段内,让入口位置的每个放行相位占用的进、出车道数量均保持相等(即:不论直行还是转弯相位,不论相对还是相邻入口,不论进入还是驶出路口,被放行车辆可使用的进、出车道数均相等,条件不容许时,最多相差一个车道);把入口附近的机动车道分成入口导向车道、外围导向车道和公交及右转车道三部分;按前进方向的横轴旋转对称安排车道、灯组、信号组和相位;在路口入口位置运行甲直行——乙直行——甲左转(含掉头)——乙左转(含掉头)的相位( “甲”代表南和北方向时,“乙”代表东和西方向,反之亦同,“左转(含掉头)”即:左转和掉头合成一个相位,下文均同);同时在每处外围红绿灯交替运行直行车前进、左转(含掉头)车前进的两个相位,且设置指挥右转车和公交车通行的常绿相位和“电子警察”;按左转车辆的多少决定是以全程还是半程以为单位控制行人横道的放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遵循空间分离法和时间分离法的道路交叉路口的车道设置及相应的红绿灯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在把入口机动车道分成入口导向车道、外围导向车道和公交及右转车道三部分时,外围停车线只切断直行、左转和掉头车辆的导向车道,不切断公交车专用道和右转车道及非机动车道;外围停车线与入口停车线的距离取10台小车排队的长度,在改建路口时可取原有导向车道一半的长度,也可取路口相对方向两条入口停车线的距离,还可按该路口空旷时机动车3秒钟可行驶的距离;外围停车线与入口导向车道之间空出一段可以让车辆选择车道的距离;在入口导向车道,从左至右按直行和掉头、直行和左转、公交车左转、公交车直行、右转、非机动车道的种类和顺序施画导向箭头或标志,每种导向车道的数量,按需要和可能决定,可以为零;掉头车辆的出口,设在入口导向车道左侧的中心隔离线处;在入口导向车道不设公交车左转和公交车直行专用导向车道的,左、直行公交车与其他车辆混合使用(除右转导向车道之外的)靠右边两条导向车道;在外围导向车道位置,从左至右按左转和掉头、直行、公交车专用、右转及非机动车道的种类和顺序施画导向箭头或标志,每种导向车道的数量,按需要和可能决定,可以为零,不设公交车专用道的,公交车与其他车辆混合使用右转导向车道;外围导向车道的长度,设为让在该车道内停过一次的车辆,能在本周期内顺利通过路口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遵循空间分离法和时间分离法的道路交叉路口的车道设置及相应的红绿灯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按前进方向的横轴旋转对称安排车道、灯组、信号组和相位时,在入口停车线前面,安排指挥左转(含掉头)、直行、右转的灯组,在外围停车线前面,设置指挥直行与左转(含掉头)车辆轮流前进的灯组,以及指挥公交车与右转车前进的灯组,这些灯组可以按车道逐一设置,可以按指示的方向逐一设置,也可以不设,譬如公交和右转灯组;在南北两个入口停车线前面(所有表述中的“南北”和“东西”可整体互换,下文均同),有南北共用的指挥车辆直行的信号组,有南北共用的指挥车辆左转(含掉头)的信号组、有全路口都共用的指挥右转车辆通行的常绿灯组;在外围停车线前面,有南北共用的指挥左转(含掉头)车辆前进的信号组、有南北共用的指挥直行车辆前进的信号组、有全路口都共用的指挥右转(含公交)车辆前进的常绿信号组;在一个周期中,在路口入口位置只设四个相位:甲直行、甲左转(含掉头)、乙直行、乙左转(含掉头),运行的相序为甲直行——乙直行——甲左转(含掉头)——乙左转(含掉头);在一个周期中,各外围红绿灯交替运行让直行车前进、让左转(含掉头)车前进的两个相位和指挥公交、右转车辆前进的常绿相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又宏;胡晓宏;张明,未经胡又宏;胡晓宏;张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6083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正负压自动心肺复苏器
- 下一篇:电动拐杖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