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遵循空间分离法和时间分离法的提高平面交叉路口通行能力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60831.1 | 申请日: | 2011-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7780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15 |
发明(设计)人: | 胡又宏;胡晓宏;胡金英;张明;胡进宏;胡明皓;张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又宏;胡晓宏;张明 |
主分类号: | E01C1/02 | 分类号: | E01C1/02;G08G1/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6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遵循 空间 分离法 时间 提高 平面交叉 路口 通行 能力 方法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道路平面交叉路口的车道设置及相应的红绿灯控制方法。属交通工程学科。
背景技术:
由于各相位放行的车辆只能轮流使用平面交叉路口的路面空间,平面交叉路口成了制约道路通行能力的主要瓶颈。目前,公知的对交叉路口的车道设置和对车辆的放行,主要遵循空间分离法和时间分离法。即:让进入路口之前的车辆按掉头、左转、直行、公交、右转分别进入导向车道,以不发生冲突为原则,让它们分别在规定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路口。为适应交通需求的增长,在设计(含新建和改建)交叉路口时,已经采取了中心隔离线左偏、缩减导向车道宽度和展宽路面等措施来增加进入路口的导向车道,以及采取“左转车待驶区”等来充分利用路口空间,还采取了延长周期的办法来增加绿信比……但这些措施并没有从空间和时间上挖尽路口的潜力。譬如:虽然进入路口的导向车道已有多条,但轮到具体某一相位通行时,其对应的导向车道仍不充足,或者,即便各相位已有足够的入口导向车道,但它对应的出口车道却不足,它们的本质就是被放行的交通流并没有把路口中央的空间用足。这些不足在左转、掉头相位或主次道路相交时特别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仍遵循空间分离法和时间分离法。为了克服进入路口的导向车道不充足、出口车道不足、被放行的交通流并没有把路口的空间用足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道路平面交叉路口的车道设置及相应的红绿灯控制方法。该方法能让路口每一相位所通行的车道数达到均衡基础上的最多,且有利于公交优先和方便行人。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路口空间布置方面,不分主次道路,在车道展宽段内,让入口位置的每个放行相位占用的进、出车道数量均保持相等(即:不论直行还是转弯相位,不论相对还是相邻入口,不论是进入车道还是驶出车道,都让被放行车辆可使用的车道数均相等,条件不容许时,最多相差一个车道);再把入口车道分成入口导向车道、外围导向车道和公交及右转车道三部分(即:在每条入口停车线之后增设一道外围停车线和外围红绿灯,把直行和左转及掉头导向车道切分为导向箭头不同的两段,前段称为“入口导向车道”后段称为“外围导向车道”,同时安排优先公交车通行的路面和右转车顺畅通过交叉路口的通道)。用这些办法,为弥补原来的种种不足打下空间基础。与之相应的红绿灯控制措施是,在“入口”和“外围”位置,按前进方向的横轴旋转对称安排车道、灯组、信号组和相位,然后再在另一轴如法炮制;在入口运行甲直行——乙直行——甲左转(含掉头)——乙左转(含掉头)的相位(“甲”代表南和北方向时,“乙”代表东和西方向,反之亦同,“左转(含掉头)”即:左转和掉头合成一个相位,下文均同);同时让每处外围红绿灯交替运行直行车前进、左转(含掉头)车前进的两个相位,还在每一外围红绿灯处设置指挥右转车和公交车通行的常绿相位和“电子警察”;按左转车辆的多少决定是以全程还是半程以为单位控制行人横道的放行。这样,就支持了按上述方法布置车道时,入口位置每个相位放行的交通流最大限度地轮流使用路口中央的空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让路口每一相位所通行的车道数达到均衡基础上的最多;在不设公交专用车道的路段也提供了公交车优先靠近路口的条件;灵活地利用了行人横道。因而在交通需求一定时,可缩短相位和周期,或者在相位和周期一定时,可提高路口的通行能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第一个实施例的各要素位置示意。
图2是第一个实施例的各相位放行的交通流示意。
图3是第一个实施例的信号组、相位和所放行交通流的时空关系示意。
图4是第二个实施例的各要素位置示意。
图5是第二个实施例的各相位放行的交通流示意。
图6是第二个实施例的信号组、相位和所放行交通流的时空关系示意。
第一个实施例指:在左转车辆较多的路口,左转相位较长,对2个左转相位也以半程为单位控制过街横道的放行。
第二个实施例指:在左转车辆较少的路口,左转相位较短,只在2个直行相位以全程为单位控制行人横道的放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又宏;胡晓宏;张明,未经胡又宏;胡晓宏;张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608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正负压自动心肺复苏器
- 下一篇:电动拐杖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