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针对河岸带护坡和面源污染控制的软隔离带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163221.7 申请日: 2011-06-17
公开(公告)号: CN102296567A 公开(公告)日: 2011-12-28
发明(设计)人: 刘振乾;杨扬;杨扬;乔永民;陶然 申请(专利权)人: 暨南大学
主分类号: E02B3/12 分类号: E02B3/12
代理公司: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代理人: 陈卫
地址: 510632 广东***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针对 河岸 护坡 和面 污染 控制 隔离带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水利。市政绿化和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对河岸带护坡和面源污染控制的软隔离带方法。

背景技术

河岸带是介于河流与陆地的生态交错带,承担着泄洪、防冲刷功能,并制约着河流与两岸地区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对河流水质和水生态系统演化具有显著的制约或调节作用。河道护坡工程是城市水利工程的重要部分,传统的做法一般采用单纯的工程措施护坡,主要有浆砌或干砌石护坡、现浇混凝土护坡、预制混凝土块体护坡等,这些结构形式的护坡在保持岸坡的结构稳定性,防止水土流失和防洪排涝等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对景观、环境和生态均产生了不良的影响,造成水体和陆地环境的恶化。

为此,人们提出了生态型护坡的概念,生态型护坡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护坡适合植被生长,并且生态护坡是个开放的系统,与周围环境是密切相关,不断地与周围生态系统进行着物质交换。生态护坡由于有一定的坡度,坡面至上而下土壤的地下水位不同,造成坡面土壤的含水率不同,在坡脚处护坡土壤含水率较高,适合植物生长,而处于坡顶位置土壤含水率较低,不利于植物生长。因此,很多生态护坡的植物在垂直分布上呈现出从下而上覆盖度越来越低的现象,更有的出现“斑块化”现象,不利于护坡景观的美观,更不利于护坡水土保持。

目前生态护坡的主要形式有植物型护坡、土工材料复合种植基护坡和生态混凝土护坡等,从其中衍生的护坡形式多种多样,如土壤生物工程、石笼复合种植、植生袋护坡、三维植被网护坡等。

生态护坡上植物的种植方式有人工种草、铺设草皮、液压喷薄植草、三维植草等等。人工种草即通过人工在边坡坡面简单撒播草籽的方式,种植草籽掺沙拌和,使之播撒均匀,播种时间以气候温暖、湿度较大的季节为宜。这种方法多用在边坡不高、坡度较缓的土质边坡上,具有施工简易、价格低廉等特点,但是草籽无保护措施,易被雨水冲走,种草成活率低,雨后易造成坡面沟蚀,表土流失等边坡问题,往往达不到满意的护坡效果。铺设草皮具有施工简单,前期景观效果好的优点,但是由于施工后期养护管理困难,平铺草皮易被冲走,且成活率低,工程质量往往难以保证,达不到满意的边坡防护效果。液压喷播是近几年新发明的一项植草措施,是将草籽、肥料、粘合剂、纸浆、保水剂等按照一定比例在混合箱内配水搅匀,通过机械加压喷射到边坡坡面的植草方式,其特点是施工比较麻烦,后期效果与混合剂的性能关系密切,往往会由于混合剂性能降低导致植物大批死亡。

以上种植方式后期会采用覆盖农用薄膜或者无纺布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同时维持一个稳定的内部温度,但是农用薄膜长期放于野外,风水日晒,容易穿孔破坏,从而丧失其本身的防蒸发功能,而且废弃的农用薄膜在自然界中不易分解,易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根据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针对河岸带护坡和面源污染控制的软隔离带方法。该方法是利用软性骨料和植物根系固土护坡,自然材料和碎石层覆盖技术,解决土壤水分蒸发散失的问题,提高植生性能。低投入,综合效益高。

本发明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发明是在河岸设置软隔离带,所述软隔离带主要包括隔离槽和生态坡面,从而达到控制河岸带护坡和面源污染控制的目的。

本发明上述方法中,所述隔离槽的制作方法是:河岸坡顶造型、建槽、添加填料;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上述方法中,所述填料的配置是以大比表面积、低成本或微成本物质(如碎石和/或煤渣),按照大小粒径填料分区构成倾斜锋面,外侧粗粒内侧细粒。这样可以加强填料与雨水径流的接触效率,并降低沉积物堵塞风险。隔离槽构建是根据堤岸宽度、当地降雨条件和集水区形态,设计沟槽的形状、尺寸和布局。

本发明上述方法中,所述生态坡面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岸坡造型:改造坡面形态,塑造波浪形坡面,保持构筑层与底土层的一体化结构,还可防止管涌现象的发生;

(2)基质配制:就地取材,将河岸原土添加生物性肥料、保水成分和土质调节材料;

(3)骨料及构建:采用高强度纤维为骨料,用植物枝干插钎固定多层骨料成三维网络;

(4)植被配置和景观建造:筛选配置草坪植物、灌丛植物、花卉植物、水生植物和木篱,组成整体景观,形成软隔离带主体;

(5)覆料设置:在软隔离带表面铺撒小粒径覆料,覆盖度1/3~1/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暨南大学,未经暨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632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