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烟气脱硫系统中吸收塔入口冲洗、减温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65283.1 | 申请日: | 2011-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182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9 |
发明(设计)人: | 王岭;吴雪萍;石春光;聂鎏婴;龚北平;熊迎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龙净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50 | 分类号: | B01D53/50;B01D53/80;F23J15/06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陈家安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烟气 脱硫 系统 吸收塔 入口 冲洗 装置 | ||
1.烟气脱硫系统中吸收塔入口冲洗、减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事故减温水箱(B),位于吸收塔入口烟道(A)内的喷淋层设置(C),连接事故减温水箱(B)和喷淋层设置(C)的事故减温水主管(4);
所述的事故减温水箱(B)箱顶设置有补水管,事故减温水箱(B)箱底设置有出水管,事故减温水箱(B)箱侧设置有液位计(3b)、溢流管(3)及排尽管(3a),所述的溢流管(3)的高度大于液位计(3b)的高度,所述液位计(3b)的高度大于排尽管(3a)的高度;
所述事故减温水主管(4与事故减温水箱(B箱底的出水管连接,事故减温水主管(4)通入吸收塔入口烟道(A)内,并在吸收塔入口烟道(A)内布置喷淋层设置(C)。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脱硫系统中吸收塔入口冲洗、减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布置在事故减温水箱(B箱顶的补水管有二路,一路为消防水管(1),另一路为除雾器冲洗水管(2);除雾器冲洗水管(2)至事故减温水箱(B)入口侧设第一气动门(1b),消防水管(1)至事故减温水箱(B)入口侧设第二气动门(2b);在所述的消防水管(1)上还设置有第一压力表(1c)和第一手动门(1a),在所述的除雾器冲洗水管上还设置有第二手动门(2a)和第二压力表(2c)。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脱硫系统中吸收塔入口冲洗、减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事故减温水主管(4)的上端设置有第四手动门(4a)和第四气动门(4b),在第四气动门(4b)的下方布置有压缩空气吹扫管道(7),事故减温水主管(4)上设置有至少二个喷淋管通入吸收塔入口烟道(A)内,在每个喷淋管上均设置有手动门,在手动门的下端还设置有气动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烟气脱硫系统中吸收塔入口冲洗、减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手动门(1a)、第二手动门(2a)设置为常开,第一气动门(1b)、第二气动门(2b)根据液位计控制自动开关,第四气动门(4b)设置为常开。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烟气脱硫系统中吸收塔入口冲洗、减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事故减温水主管(4)上设置有二个喷淋管通入吸收塔入口烟道(A)内,在其中的一个喷淋管上均设置有第五手动门(5a)和第五气动门(5b),在另一个喷淋管上均设置有第六手动门(6a)和第六气动门(6b)。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烟气脱硫系统中吸收塔入口冲洗、减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淋层设置(C)在吸收塔入口烟道(A)内布置有二层喷淋层,每层喷淋层有多根支管,支管间距1.5米,每根支管设置多个喷嘴,喷嘴间距1.2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烟气脱硫系统中吸收塔入口冲洗、减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嘴采用螺旋形实心圆锥形喷嘴(8),每个喷嘴(8)所覆盖的有效面积按1.5m2,单个喷嘴的流量约42.8L/min,喷嘴压力约0.7bar。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烟气脱硫系统中吸收塔入口冲洗、减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吸收塔入口烟道(A)处设有用于测量温度的热电阻,在吸收塔出口烟道处同样设有用于测量温度的热电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龙净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武汉龙净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6528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