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减震皮带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73442.2 | 申请日: | 2011-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88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申承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国富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H55/36 | 分类号: | F16H55/36;F16F15/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桑传标;周建秋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震 皮带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震皮带轮更详细地,涉及一种安装在车辆发动机曲轴上的轻型减震皮带轮,该减震皮带轮轻量化并易于制作,而且具有所需的刚性和耐久性。
背景技术
通常,扭矩周期性地作用在车辆发动机的曲轴上,因此发生扭转振动。这种扭转振动随着每个气缸曲轴的旋转力的增大而增大,而且随着曲轴的长度的增长或刚性的减少而增大。当曲轴随着某一旋转数而旋转时,这种扭转振动与曲轴自身的固有振动产生共振而形成强烈的震动,从而使乘车的感觉不舒服,并且成为破坏正时齿轮或者曲轴的原因。
为了减少这种扭转振动,在曲轴的前端设置有与曲轴皮带轮一体形成的降低扭转振动的装置,该降低扭转振动的装置被称为减震皮带轮。这种减震皮带轮防止随着曲轴的偏心转动而产生的周期性的扭转振动,同时,通过连接在皮带轮上的带,使水泵或者交流发电机等部件得以驱动。图1为现有技术的减震皮带轮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减震皮带轮包括与曲轴结合的毂2以及皮带轮4和连接皮带轮4的放射状的轮辐6,并且皮带轮4的底面设置有橡胶层8,该橡胶层8的与皮带轮4相反的一侧附着质量体9。现有的这种减震皮带轮的毂2、皮带轮4以及轮辐6由铸铁一体铸造而成,以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在此以弹性部件橡胶层8作为媒介附着质量体9,从而起到对震动的消减作用。
但是,为了迎合车辆的燃油经济性而所需的轻量化要求,对于减少发动机或者减震皮带轮的重量的要求也随之变高。但是,现有技术的铸铁材质的减震皮带轮虽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但是其具有重量太大的缺点。特别是,如果为了减轻减震皮带轮的由铸铁形成的轮辐6的重量而减少轮辐6的厚度的话,由于铸造物的表面产生的气泡减少了有效的截面积,因此轮辐6无法保证足够的强度,所以减少轮辐6的厚度也受到限制。
此外,为了使减震皮带轮轻量化,也有过由塑料或者钢板制成的毂,但是这样的减震皮带轮没有足以承受从曲轴传递的强烈震动或者扭矩的强度或者耐久性,若要补救这样的脆弱的强度或者耐久性,需要增加复杂的加固结构,因此结构复杂或者制造繁杂,从而具有制造费用上升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针对车辆的轻量化要求的现有技术中的减震皮带轮的上述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减震皮带轮,该减震皮带轮轻量化并易于制作,而且具有所需的强度或耐久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特征,提供一种如下的减震皮带轮,包括:毂,该毂为圆筒状,结合在车辆的曲轴上并由铸铁铸造而成;毂衬,该毂衬由钢板塑性加工而成,并且所述毂衬的中央部的通孔与所述毂接合,所述毂衬的圆周部形成有轮辋;橡胶层,该橡胶层为环状,并且附着在所述毂衬上;以及皮带轮,该皮带轮附着在所述橡胶层的外侧面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提供一种如下的减震皮带轮,所述毂由球墨铸铁铸造而成,所述毂衬由冷轧压钢板形成且通过硬钎焊与所述毂接合。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特征,提供一种如下的减震皮带轮,所述毂和毂衬的连接部位形成有向外扩张的法兰部和从所述法兰部向外侧突出的颌部所述颌部与所述毂衬的中央部通孔过盈配合的状态下,在所述法兰部和所述毂衬的接触部位进行硬钎焊,以使所述毂衬与所述法兰部紧密结合。
根据本发明的阐述说明,结合在曲轴上的减震皮带轮的毂由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的铸铁材料铸造而成,优选地,由具有优秀的耐摩擦性和耐冲击性的球墨铸铁铸造而成,与所述毂结合的毂衬由比铸铁材料相对轻且加工性优秀的钢板塑性加工而制作,优选地,由冷轧压钢板塑性加工而制作,并且通过硬钎焊坚固而强力地接合,从而满足了车辆或者发动机的轻量化要求,并且发挥充分的强度和耐久性的性能,以对应曲轴的周期性变动的强烈扭矩,而且具有良好的耐摩擦性能和耐冲击性能,因此充分发挥承受着周期性的扭转振动转动的减震皮带轮的性能,从而完成了对车辆的轻量化有贡献的减震皮带轮。
附图说明
图1为公知的减震皮带轮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侧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另一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国富国株式会社,未经韩国富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734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