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玻纤增强聚对苯二甲酰己二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74178.4 | 申请日: | 2011-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087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徐东;徐永;郭宇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科聚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7/06 | 分类号: | C08L77/06;C08L77/00;C08K13/06;C08K9/06;C08K7/14;B29B9/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兴科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60 | 代理人: | 杜启刚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强 二甲 己二胺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玻纤增强聚对苯二甲酰己二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对苯二甲酰己二胺(PA6T)是由日本三井化学公司最早成功地研发并实现量产的新型耐高温高性能尼龙材料,商品名称ARLEN系列它具有刚性大、耐热性高、强度高电性能优良等优点。聚对苯二甲酰己二胺(PA6T)是由1.6-己二胺和对苯二甲酰氯熔融缩聚而成的半芳香族聚酰胺,结晶度相对较高,而且结晶速度快(达75%结晶度),因而熔点更高(310℃),玻璃化转变温度180℃,热变形温度也高,而长期使用温度(CUT 5000小时ours)可达200℃。且拥有非常高的耐焊接温度290℃,且PA6T的吸水率极低,仅有0.17%,所以大大弥补了尼龙吸水率强的致命缺点,这些特性使PA6T比其它工程塑料如PA6、PA66、PPA和聚酯在耐热、高温下的机械强度、耐磨等方面具有技术优势,并且该材料成型周期短,加工更经济。该材料由于其优异的高焊接温度性能,使其在电子电器的连接器行业,尤其是先进的SMT制成市场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同时也可以代替LCP材料,所以该材料的市场前景非常不错。
但是目前国内对聚对苯二甲酰己二胺的改性技术还比较局限,起步也较晚,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基本上找不到一种较为可行并操作简单的改性技术。PA6T材料本身由于其分子结构,使其有较高的耐温等级,且分子量较高,由于其高耐温,所以流动性较差,造成加工较为困难,必须使用特殊的工艺参数,机器设备性能很好且螺杆组合较为合理的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流动性好、高强度、抗冲击性能好、加工成型性好的改性增强的聚对苯二甲酰己二胺材料。
本发明要另一个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的上述改性增强的聚对苯二甲酰己二胺材料的制备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玻纤增强聚对苯二甲酰己二胺材料,按重量份由以下组分组成:
聚对苯二甲酰己二胺(PA6T) 30~50,
聚酰胺 8~20,
主阻燃剂 10~15,
辅阻燃剂 3~5,
玻璃纤维 30~45,
抗氧剂 0.2~0.6,
润滑剂 0.2~0.8,
成核剂 0.3~0.6。
所述聚酰胺的熔融指数不小于100g/10min,所述主阻燃剂为聚溴化苯乙烯;辅阻燃剂为三氧化二锑和/或锑酸钠。
是所述玻璃纤维是表面进行过活化处理,表面涂覆硅烷基浸润剂的玻璃纤维,包括长玻璃纤维和短玻璃纤维,玻璃纤维公称直径为7-10μm,短玻璃纤维的长度为4.5mm。
所述抗氧剂为受阻酚型抗氧剂四[甲基-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季戊四醇酯和受阻酚型抗氧剂亚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基)酯按重量比1∶1~2复配。
所述润滑剂为N,N′-双乙撑硬脂肪酸酰胺、硬脂酸酰胺、石蜡、聚乙烯蜡或聚丙烯蜡、硅氧烷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成核剂为长碳链线性饱和羧酸钠盐和/或长碳链线性饱和羧酸钙盐。
以上所述的玻纤增强聚对苯二甲酰己二胺材料,,按重量份由以下组分组成:
聚对苯二甲酰己二胺 34~36,
聚酰胺 9~10,
主阻燃剂 10~12,
辅阻燃剂 3~4,
玻璃纤维 38~42,
抗氧剂 0.5~0.6,
润滑剂 0.4~0.8,
成核剂 0.4~0.6
一种上述玻纤增强聚对苯二甲酰己二胺材料制备方法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a、按照上述的重量份称取原料;
b、对聚对苯二甲酰己二胺按100~120℃,3~4小时、聚酰胺按90~100℃,3~4小时进行干燥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科聚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科聚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7417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