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核磁共振射频成像线圈柔性外壳封装的成型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74191.X | 申请日: | 2011-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07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15 |
发明(设计)人: | 宋大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万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9/00 | 分类号: | B29C69/00;A61B5/055;G01R33/28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永兴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0 | 代理人: | 达晓玲;施光亚 |
地址: | 214400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核磁共振 射频 成像 线圈 柔性 外壳 封装 成型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型工艺,尤其是一种核磁共振射频成像线圈柔性外壳封装的成型工艺。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些电器电子产品软外壳封装加工制造,尤其是磁共振射频成像线圈柔性外壳封装,都是按先将基材切割成型,后表面处理涂覆保护层的次序完成的,而且所涂覆的保护层往往还需要经过喷雾或高温烘烤,固化过程,既浪费大量能源,又占据许多空间,还容易造成环境污染,这种传统的加工工艺工序周期长,生产成本高,而且产品质量还难以控制和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生产周期短,加工制造简便,生产成品率高,质量控制性能好的成型工艺。本发明所述的成型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将EVA树脂及辅料发泡成型;
(2)将发泡后的EVA泡棉切割,制成EVA片材;
(3)对EVA片材外形进行二次成型,利用模具和纹理滋生层形成设计所需要的形状和表面纹理。
本发明核磁共振射频成像线圈柔性外壳封装的成型工艺,所述步骤(1)发泡成型的过程中,加入了发泡剂和阻燃剂并混合均匀,然后发泡成型。
本发明核磁共振射频成像线圈柔性外壳封装的成型工艺,所述步骤(3)的二次成型过程为:将两块片材重叠,将电子线路板夹在两块片材中间,形成电子线路板被EVA片材包覆模式;对其进行加热加压,将温度由室温升温至75℃以上,优选75-120℃,压力由0kg/cm2升至10kg/cm2以上,优选10-60kg/cm2,使EVA片材连续变化成型,保温保压5-25min后,再将温度降至室温,压力降为0 kg/cm2,使EVA片材逐渐定型成为电子线路板软外壳,且利用模具和纹理滋生层实现设计所要求的形状和表面纹理。通过这种工艺,不会损坏电子线路板。表面纹理紧密层还具有防水作用。
本发明核磁共振射频成像线圈柔性外壳封装的成型工艺,所述步骤(1)发泡成型的过程中加入的阻燃剂无质子噪声,对磁共振射频成像没有影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生产周期短,加工制造简便,生产成品率高,质量控制性能好;核磁共振射频成像线圈柔性外壳用加入阻燃剂的EVA树脂发泡成型,可以很好的起到防水、阻燃效果。由于为软外壳,使用时可以根据要求改变形状,使用舒适美观。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一种核磁共振线圈柔性外壳封装的成型工艺,该成型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在EVA树脂中加入发泡剂,投入发泡机中,经过加热加压,发泡剂受热分解,产生气体,使EVA在塑化成型的过程中产生许多的气孔,成为泡沫塑料。同时,为了使生产的泡沫塑料具有良好的阻燃效果,在树脂中选用了阻燃剂,其可以选自氯系、溴系、锑基中一种或多种,比如十溴二苯醚(溴系)、氯化石蜡(氯系)和三氧化二锑(锑基)等,在树脂发泡成型的过程中,将其均匀的混合在其中。其中阻燃剂选用无质子噪声,对磁共振射频成像没有影响。
(2)加工得到的软质弹性塑料,切制成5-50mm厚,边长50-800mmEVA片材。
(3)对EVA片材外形进行二次成型。将两块片材重叠,一块电子线路板夹在两块片材中间,形成电子线路板被EVA片材包覆模式,上层为塑料盖板,下层为塑料底板。对其进行加热加压,将温度由室温升温至75℃以上,最好不要超过120℃,压力由0kg/cm2升至10 kg/cm2以上,最好不要超过60 kg/cm2,使EVA片材连续变化成型,保温保压5-25min后,再将温度降至室温,压力降为0 kg/cm2,逐渐定型的EVA片材最终成为电子线路板软外壳。而由于模具中纹理滋生层的存在,在二次成型的过程中,软外壳的表面即生成了预先设计好的纹理,且该软外壳随要求而改变形状,增强了该外壳的美感和舒适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万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阴万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7419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吲哚-4-甲醛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修磨带护锥中心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