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少绿原酸损失的山银花茶加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75689.8 | 申请日: | 2011-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176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9 |
发明(设计)人: | 姚茂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秀山盛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34 | 分类号: | A23F3/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990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少 绿原酸 损失 花茶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山银花茶的加工方法,特别是减少绿原酸损失的山银花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山银花是传统中药材之一,也是药食两用的原料,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的功效。在中医领域一直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热发病的治疗;现在更多的用于保健养生茶饮;因此需求量很大。山银花在每年6月份产花,花期阴雨天多,鲜花含水量大,容易发霉变质,因此,采摘的鲜花需要脱水干燥。目前普遍采用的是:采后阴干、蒸晒、熏晒、炒晒、生晒、晒干、烘干、强制通风干燥等方法。这样的方法是将采回的鲜花去净枝叶后,用硫磺熏蒸至柔软,撒在水泥地或竹杆上晒;或者就是将熏蒸过硫磺的鲜银花置于烘炉内烘烤。这样的加工方法不仅繁琐,而且耗时耗力。由于山银花中的主要有效成分绿原酸容易在多酚氧化酶的作用下氧化损失。一般在30C~50℃范围内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最强,酶若失活、变性,就丧失了催化能力。所以山银花茶在加工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强,绿原酸的氧化加速,随着加温时间的延长,其含量不断减少。严重破坏了山银花茶的质量。目前公开的文件中很难发现有关山银花茶的加工方法资料,仅以比较接近的金银花加工技术作为对比。专利号95112288.6,公开了“金银花快速烘干保质方法”专利技术。采用烘房烘干金银花,从装花到烘烤、焖芯、出花要8个小时,这样烘干时间太长;另有专利号200510003040.2公开了一种高品质的金银花加工方法,主要过程是用30-50℃的中温排湿25-35分钟,再用50-60℃的温度干燥30-40分钟,这都是长时间将山银花茶放在多酚氧化酶最活跃的温度和时段中,这样加工大量损失了山银花茶中所含的绿原酸。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减少绿原酸损失的山银花茶加工方法,弥补现有加工方法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采摘后直接加工,如果来不及加工,则贮藏在气调冷库中,气调冷库的温度为0-5℃;然后直接用高温蒸汽快速杀青,蒸汽温度控制在90-100℃以内,杀青时间控制在88-92秒钟以内;然后用低温冷气快速冷却,冷气温度控制在3-7℃以内,冷却时间控制在88-92秒钟以内;最后高温热风快速烘干,热风温度控制在90-110℃以内,烘干时间控制在40-45分钟以内;最后降温封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因采摘后或者保鲜冷藏后直接高温蒸汽快速加工,在多酚氧化酶还没来得及分解绿原酸的时候,其活性即因高温和脱水被破坏,然后迅速低温冷却和高温烘干,避开了多酚氧化酶有效活动的温度区间,收敛了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从而达到减少绿原酸损失的效果,大大提高了产品品质。
具体实施方式
采摘新鲜山银花蕾100kg,直接投入筛网型传送带式高温蒸汽杀青机快速杀青,蒸汽温度为98℃,90秒钟后,进入筛网型传送带式冷风除湿箱快速除湿,30秒钟后,进入筛网型传送带式低温冷气冷却箱快速冷却,冷气温度为4℃,60秒钟后进入筛网型传送带式快速烘干箱,热气温度为100℃,40分钟后取出,再降温封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秀山盛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未经秀山盛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7568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