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宽带天线及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78840.3 | 申请日: | 2011-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943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陈亚军;程守刚;沈俊;秦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8 | 分类号: | H01Q1/38;H01Q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0 | 代理人: | 王黎延;张振伟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宽带 天线 终端 | ||
1.一种超宽带天线,其特征在于,该天线包括:共面波导馈电线、渐变支臂、主辐射环形单极子、主耦合贴片、二次辐射环形单极子以及二次耦合贴片;其中,共面波导馈电线、渐变支臂、主辐射环形单极子与主耦合贴片位于印刷电路板PCB基板一面,二次辐射环形单极子与二次耦合贴片位于PCB基板另一面;
共面波导馈电线,一端与PCB基板的射频激励端口相连,一端与渐变支臂相连,用于将射频激励端口的电流传输给渐变支臂;
渐变支臂,一端与共面波导馈电线相连,一端与主辐射环形单极子相连,用于将电流传输给主辐射环形单极子;
主辐射环形单极子,与渐变支臂相连,与主耦合贴片形成电磁耦合;
主耦合贴片,位于主辐射环形单极子中间,与主辐射环形单极子的距离使主辐射环形单极子形成电磁耦合;
二次辐射环形单极子,通过金属过孔与主辐射环形单极子相连,与二次耦合贴片形成电磁耦合;
二次耦合贴片,位于二次辐射环形单极子中间,与二次辐射环形单极子的距离使二次环形单极子形成电磁耦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辐射环形单极子及二次辐射环形单极子,环形宽大于0.5mm,周长与谐振频率应满足周长=光速/2x谐振频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辐射环形单极子及二次辐射环形单极子,为长方形,环形宽大于0.5mm,周长在100mm-200mm之间;
相应的,主耦合贴片及二次耦合贴片,为矩形,周长在50mm-100mm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共面波导馈电线与渐变支臂的阻抗为50欧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
PCB基板的投影区域不能与主辐射环形单极子、主耦合贴片、二次辐射环形单极子、二次耦合贴片及渐变支臂出现干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
主辐射环形单极子与二次辐射环形单极子之间相连的金属过孔,位于所预设的主辐射环形单极子的电流为峰值时的金属过孔的位置。
7.一种超宽带终端,其特征在于,该终端包括:天线、PCB基板、输入模块、显示模块;其中,所述天线包括:该天线包括:共面波导馈电线、渐变支臂、主辐射环形单极子、主耦合贴片、二次辐射环形单极子以及二次耦合贴片;其中,共面波导馈电线、渐变支臂、主辐射环形单极子与主耦合贴片通过位于PCB基本一面,二次辐射环形单极子与二次耦合贴片位于PCB基本另一面;
所述共面波导馈电线,一端与PCB基板的射频激励端口相连,一端与渐变支臂相连,用于将射频激励端口的电流传输给渐变支臂;
渐变支臂,一端与共面波导馈电线相连,一端与主辐射环形单极子相连,用于将电流传输给主辐射环形单极子;
主辐射环形单极子,与渐变支臂相连,与主耦合贴片形成电磁耦合;
主耦合贴片,位于主辐射环形单极子中间,与主辐射环形单极子的距离使主辐射环形单极子形成电磁耦合;
二次辐射环形单极子,通过金属过孔与主辐射环形单极子相连,与二次耦合贴片形成电磁耦合;
二次耦合贴片,位于二次辐射环形单极子中间,与二次辐射环形单极子的距离使二次环形单极子形成电磁耦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辐射环形单极子及二次辐射环形单极子,环形宽大于0.5mm,周长与谐振频率应满足周长=光速/2x谐振频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辐射环形单极子及二次辐射环形单极子,为长方形,环形宽大于0.5mm,周长在100mm-200mm之间;
相应的,主耦合贴片及二次耦合贴片,为矩形,周长在50mm-100mm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7、8或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共面波导馈电线与渐变支臂的阻抗为50欧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PCB基板的投影区域不能与主辐射环形单极子、主耦合贴片、二次辐射环形单极子、二次耦合贴片及渐变支臂出现干涉。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主辐射环形单极子与二次辐射环形单极子之间相连的金属过孔,位于主辐射环形单极子的电流为峰值时,所预设的金属过孔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7884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婴儿游泳池
- 下一篇:血透用颈静脉置管保护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