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硅杂环戊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82996.9 | 申请日: | 201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041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赵祖金;郭延举;邱化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F7/08 | 分类号: | C07F7/08;C09K11/06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黄美娟;王兵 |
地址: | 310036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硅杂环 戊烯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硅杂环戊烯结构的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属于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
(二)背景技术
硅杂环戊烯是一种新颖的化合物,自1959年,日本学者Brave(Braye E H,Hubel W.Chem.Ind.(Lond.),1959:1250-1251)合成硅杂环戊二烯已来,对硅杂环戊二烯类衍生物的研究不断出现,但是对硅杂环戊烯的研究少有文献报道,没有通用的合成方法。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系列含硅杂环戊烯结构的化合物。
本发明的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类化合物合成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硅杂环戊烯类化合物如式I所示:
式I中,
R1、R2各自独立代表氢、C1-C6的烷基或苯基中的任意一种;
R5为下列式A~B所示基团之一:
式A中,R7为氢、C1~C6的烷基或苯基。
式B中,R8为氢、C1~C6的烷基或苯基;
式A或式B中,R3、R4各自独立为C1~C6的烷基或苯基中的任意一种;
式I中,不同位置的R3表示相同的基团,不同位置的R4表示相同的基团,不同位置的R5表示相同的基团。
进一步,所述R1优选为氢、甲基、己基或苯基;R2优选为氢、甲基、己基或苯基;R3优选为甲基、己基或苯基;R4优选为甲基、己基或苯基;R7优选为氢、甲基、己基或苯基;R8优选为氢、甲基、己基或苯基。
更进一步,本发明所述硅杂桥环烯类化合物优选为下列式a或式b: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的硅杂环戊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氮气保护下,式II所示的二锂噻咯化合物与式III所示的二取代氯硅烷在溶剂A中20℃~30℃下反应10~18小时,反应结束反应液后处理制得式IV所示的硅杂环戊烯衍生物中间体;所述溶剂A为甲苯、四氢呋喃或乙醚;所述式II所示的二锂噻咯化合物与式III所示的二取代氯硅烷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5;
式II或式IV中,R1、R2各自独立为氢、C1~C6烷基或苯基;
式III或式IV中,R3、R4各自独立为C1~C6烷基或苯基;
(2)式IV所示的硅杂环戊烯类衍生物中间体与式C或式D所示的化合物反应,在溶剂B中,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升温至沸腾,反应12~18小时,反应结束反应液分离处理,制得相应的R5为式A或式B所示基团的硅杂环戊烯类化合物;所述溶剂B为甲苯、四氢呋喃或乙醚;所述催化剂为氯铂酸;所述式IV所示的硅杂环戊烯类衍生物中间体与式C或式D所示的化合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5;
式C中,R7为氢、C1~C6的烷基或苯基;
式D中,R8为氢、C1~C6的烷基或苯基。
所述步骤(1)中溶剂A的用量通常以式II所示的二锂噻咯化合物的物质的量计为3~8mL/mmol。
所述步骤(2)中溶剂B的用量通常以式IV所示的硅杂环戊烯类衍生物中间体的物质的量计为5~20mL/mmol。
所述步骤(1)中反应液后处理方法为:反应液用乙醚萃取,取有机相用饱合氯化钠溶液洗涤,分液后用无水MgSO4干燥后过滤,滤液浓缩,硅胶柱层析分离,用石油醚为洗脱剂,洗脱液蒸除溶剂得式IV所示的硅杂环戊烯类衍生物中间体。
所述步骤(2)中反应液分离处理方法为:反应液用乙醚萃取,取有机相用饱合氯化钠溶液洗涤,分液后用无水MgSO4干燥后过滤,滤液浓缩,硅胶柱层析分离,用石油醚为洗脱剂,洗脱液蒸除溶剂制得相应的R5为式A或式B所示基团的硅杂环戊烯类化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师范大学,未经杭州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829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