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对内燃机的增压空气进行压缩的增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84692.6 | 申请日: | 2011-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39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H·哈格尔;J·利希特;S·科埃斯;J·努塞尔;A·勒什莱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汉特曼系统技术有限及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39/04 | 分类号: | F02B39/04;F01D2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吴鹏;马江立 |
地址: | 德国比伯***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内燃机 增压 空气 进行 压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的用于对内燃机的增压空气进行压缩的增压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在内燃机中的使用已知各种不同的增压装置。(其中)有由发动机的排气流驱动的所谓的涡轮增压器。还有根据压缩原理/容积变化原理工作的增压装置。作为挤压式机器还已知利用螺旋式/涡旋式压缩机(Spiralverdichter)工作的设备。在这种压缩机中,压出器沿着螺旋形的壳体运动。一般压出器也是螺旋式(涡旋式)的并由驱动轴的偏心体来驱动。例如在文献DE 102007043579A1、DE 102007043595B4、DE 2603462或EP 0899423A1中描述了具有螺旋式压缩机的增压装置。此外,在DE 102009017201A1中描述了一种增压装置,该增压装置具有用于螺旋式压出件的摆动支承装置/平衡支承装置(Schwingenlager)。
这类的根据压缩原理工作的增压装置一般与内燃机的驱动机构机械联接。内燃机通常设有用于辅助设备的带传动机构,使得这些辅助设备借助带输/皮带轮集成在这种带传动机构中。由于该带传动机构而对支承轴施加很大的横向力,使得该支承轴的朝向带轮的前轴承必须相应地具有很大的尺寸。
为了灵活地运行,从文献EP 0557598B1以及EP 0545189B1已知能通过电磁离合器来切换的增压装置。现有技术中描述的增压装置在离合器与增压器轴的朝向该离合器的前轴承之间设有另外的带传动机构,以用于驱动与增压器轴直接连接的第一偏心装置并且驱动用于螺旋式压出件的第二偏心装置。由于该附加的带传动机构又对增压器轴产生横向力,该横向力对必须的前轴承尺寸产生影响。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进增压装置以使得支承结构更简单并且尤其是前轴承的尺寸可以更小。
基于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增压装置,所述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来实现。
通过从属权利要求中所述的技术方案获得本发明的有利的实施方式和改进方案。
根据本发明,在所述增压器轴与螺旋式压出件之间起作用的驱动元件和/或引导元件所有连接结构都设置在所述前轴承与所述后轴承之间。
这样便使增压器轴的从前轴承指向离合器或者指向外部驱动元件的部分不受任何可能由这类的驱动元件和引导元件施加的横向力的作用。由此,根据本发明简化了支承结构,尤其还简化了前轴承的尺寸。
通过螺旋式压出件的所有驱动元件和引导元件的上文所述的布置方式,实现了如下的增压装置,在该增压装置中在固定于增压器轴上的带动元件与增压器轴的指向带动元件的轴承之间不设置用于使力分流或转矩分流的分动器元件。增压器轴的具有带动元件的自由端部接近于/基本上从增压器轴的与带动元件相邻的轴承开始在空间中自由地悬伸,该带动元件例如呈带动盘形式。由于在带动元件与所述轴承之间完全不对增压器轴的力或转矩进行分流,所以避免了上文所述的可能的横向力。
在根据本发明的增压装置中,螺旋式压出件在其第二偏心装置处通过一摇臂引导,该摇臂与第一偏心装置共同作用以确保螺旋式压出件的期望运动。通过这种作为引导元件的摇臂,获得了无所谓的死点的强制引导。这对于螺旋式压出件的这种强制引导是足够的,该螺旋式压出件由增压器轴和位于该增压器轴上的偏心装置来驱动。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借助离合器轴使可控的离合机构与驱动元件相连接。例如可以是常规的带轮的驱动元件通过离合器轴与离合机构的驱动侧相连接。
在此,驱动元件借助与增压器轴无关的轴承支承在增压装置的壳体部件中。通过这种措施,可以使经由驱动元件、例如带轮传递到增压装置上的所有的力在不对增压器轴产生影响的情况下直接被导出到增压器装置的壳体中。这尤其在考虑到可能出现的横向力的情况下是重要的。因为在常规的内燃机中借助带传动机构经由带轮将很大的转矩传递到辅助设备上,尤其是也传递到根据本发明的增压装置上,所以这类的带传动机构承受相应的预紧,该带传动机构通过这种预紧产生很大的横向力。
由于增压装置所必需的转速,至少对于直接联接入内燃机的带传动机构中要求带轮的尺寸不能过大,所以,尽管对于转矩传递在带轮上得到很小的杠杆传动比,但为提高带与带轮之间的摩擦而通过带传动机构中的提高的预紧来对该很小的杠杆传动比进行补偿。因此,基于构造的原因,上文所述的横向力是不可避免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汉特曼系统技术有限及两合公司,未经汉特曼系统技术有限及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846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