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电池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86504.3 | 申请日: | 2011-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24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王景鹏;李宝;孙宁;李昱;李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冯志云;郑特强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电池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控制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电池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新能源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之一的电池系统发展也很快。根据汽车动力的要求,汽车电池通常会有数百个电池单体构成,由一个主控制器和多个从控制器来管理全部的电池单体。
在主从架构的电池控制系统中,主要采用了分布式的控制系统结构,即各从控制器监控一组电池,并将电池的各种运行参数发送给主控制器,如电池组的总电压,工作电流以及温度等信息。主控制器根据各从控制器上报的运行参数,得出所有电池的工作状态信息和报警信息等,并将其反馈给车载管理系统,使得车载管理系统能够了解电池系统的运行状态,并据此对电池进行相应的管理和控制。
现有技术的电池控制系统中,各个从控制器都向主控制器发送电池组的运行参数,而主控制器也是根据所有从控制器发送的信息获得所有电池的工作状态信息。在某一从控制器下的电池组工作异常时,主控制器无法准确获知出现异常的电池组,也就无法针对该从控制器进行有效控制,因此,电池控制系统对电池的控制和管理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电池控制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的电池控制系统对电池的控制和管理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电池控制系统,包括:对汽车电池进行控制的一主控制器和多个从控制器;
所述主控制器用于通过标识符分配线,依次向各所述从控制器分配标识符,所述从控制器分配的标识符各不相同;
所述从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主控制器分配的标识符与所述主控制器进行通信,以便所述主控制器根据各所述从控制器的标识符对各所述从控制器进行控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主控制器通过标识符分配线控制向从控制器分配标识符,确保了标识符分配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通过分别为每个从控制器分配标识符进行通信,使得主控制能够有针对性的对从控制器进行管理和控制,提高了电池控制系统对电池的控制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电池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电池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电池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所附附图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针对现有技术中,汽车的电池控制系统对电池的控制和管理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电池控制系统,通过分别为每个从控制器分配标识符进行通信,使得主控制器能够有针对性的对从控制器进行管理和控制,提高了电池控制系统对电池的控制效果。
本实施例中的汽车的电池控制系统包括:对汽车电池进行控制的一主控制器和多个从控制器;主控制器通过标识符分配线,依次向各所述从控制器分配标识符,所述从控制器分配的标识符各不相同;所述从控制器根据所述主控制器分配的标识符与所述主控制器进行通信,以便所述主控制器根据各所述从控制器的标识符对各所述从控制器进行控制。
参见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的汽车电池控制系统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汽车电池控制系统包括:一主控制器11和多个从控制器1至N(N为整数且大于等于2),所述主控制器11和各所述从控制器1至N串联在一标识符分配线12上,且各所述从控制器1至N均串接在所述主控制器11下游。标识符分配线12是一根串联各控制器的开关分配线。
主控制器11按照各从控制器串联在所述标识符分配线12上的顺序,由近及远依次向各从控制器1至N分配标识符,所述从控制器1至N分配的标识符各不相同。并根据各从控制器1至N的标识符对各从控制器1至N进行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865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