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戊唑醇中间体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88636.X | 申请日: | 2011-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040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周彬;胡春红;蔡军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七洲绿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49/233 | 分类号: | C07C49/233;C07C45/68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汪青 |
地址: | 215621 江苏省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戊唑醇 中间体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戊唑醇中间体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4,4-二甲基-1-(4-氯苯基)-3-戊酮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戊唑醇是(R,S)-1-(4-氯苯基)-4,4-二甲基-3-(1H-1,2,4三唑-1-基甲基)戊-3-醇的简称,是德国拜耳公司研制的一种高效低毒三唑类杀菌剂,具有活性高、杀菌谱广等特点,主要用于重要经济作物的种子预处理或叶面喷洒的高效杀菌剂,防止蔬菜、水果、小麦等作物上的多种真菌病害。美国专利4940819公开了其相关中间体4,4-二甲基-1-(4-氯苯基)-3-戊酮的制备方法,具体为在高压釜中用甲苯和甲醇做溶剂,在反应温度100℃,4.0MPa压力下加压至不吸氢,4,4-二甲基-1-(4-氯苯基)-3-戊酮的收率在92%左右;此方法需要特制的中压反应器,工业上实施有一定难度。目前国内此戊唑醇中间体的工业化制备路线是以对氯苯甲醛和频呐酮为起始原料,经过烯酮合成、催化加氢制备。上述方法的不足之处是:需两步反应并要使用中压反应器,很难达到理想的质量和收率,加氢过程中催化剂价格昂贵且加氢过程中氢气利用率不高,三废较多,后续处理麻烦。因此,改进现有合成工艺,提高此中间体的质量和收率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制备戊唑醇中间体的新方法,该方法反应条件温和、工艺简单、产品纯度高及单元操作简单方便。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戊唑醇中间体的制备方法,所述戊唑醇中间体为式(Ⅱ)表示的化合物,其中,R为邻硝基苯基、对硝基苯基、对氯苯基、对溴苯基、对氟苯基、甲酰基或乙酰基;R’为烷基或烷氧基;
所述制备方法具体实施如下:将CH3R溶于有机溶剂中,加入催化剂和碱,控制温度在0℃~100℃,加入式(I)化合物,其中,R’的定义同前,搅拌反应,至反应结束,水洗至中性,脱除有机溶剂,即得所述戊唑醇中间体,
所述催化剂为选自三氯化铝、氯化镁、硫酸镁、氯化铜、三乙基苄基氯化铵、N-甲基吡咯烷酮及N,N-二甲基-4-氨基吡啶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所述的碱为选自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锂、叔丁醇钠、甲醇钠及乙醇钠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根据本发明,催化剂用量一般为式(I)化合物重量的1%~25%。碱的用量为式(I)化合物重量的1%~50%。有机溶剂可以为选自二甲亚砜、氯仿、二氯乙烷、苯、甲苯、乙腈及乙醚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其用量一般为CH3R重量的1~4倍。CH3R与式(I)化合物的投料摩尔比可以为1~4∶1。
优选地,使上述反应在温度25℃~65℃下进行。式(I)化合物的加入方式优选为滴加。
根据本发明,式(Ⅱ)中,R’优选为叔丁基或异丙基。所述戊唑醇中间体特别优选为4,4-二甲基-1-(4-氯苯基)-3-戊酮或4,4-二甲基-1-(4-溴苯基)-3-戊酮。
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一步合成戊唑醇中间体,反应条件温和、工艺简单、产品纯度高(98%以上),单元操作简单方便,溶剂可有效回收(回收率大于90%),生产成本低,适于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不应仅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4,4-二甲基-1-(4-氯苯基)-3-戊酮的制备方法,具体如下:
将127.8g(99%,1mol)对氯甲苯与13.5g(99%,0.1mol)的AlCl3、KOH22.4g(90%,0.36mol)投入5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二氯乙烷303g(99%),滴加1-氯-2-甲基-2-丁酮91g(99%,0.67mol),在30℃保温2h,反应结束,静置分去水层,有机相用碱水洗涤至pH=7~8,减压脱溶剂,得到4,4-二甲基-1-(4-氯苯基)-3-戊酮,气相色谱(GC)含量>99%,收率>97%。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4,4-二甲基-1-(4-溴苯基)-3-戊酮的制备方法,具体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七洲绿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七洲绿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8863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价铬蓝白钝化剂
- 下一篇:超低曝光后烘烤光致抗蚀剂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