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CSA-MWF的无源雷达目标回波信号子空间的估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90581.6 | 申请日: | 2011-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39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15 |
发明(设计)人: | 沈锋;吕东泽;徐定杰;单志明;贺瑞;周宇;党超;王兆龙;盖猛;李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7/41 | 分类号: | G01S7/41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 11121 | 代理人: | 官汉增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csa mwf 无源 雷达 目标 回波 号子 空间 估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源雷达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CSA-MWF的无源雷达目标回波信号子空间的估计方法。
背景技术
无源雷达是指雷达本身不发射电磁波信号而只用目标辐射电磁波信号(外辐射源)进行目标探测和跟踪的雷达,它具有良好的“四抗性能”,并具有造价低、隐蔽性强、机动性高等优点。目标辐射的电磁信号可能是目标自身发射的信号,或者是第三方电磁波信号经目标反射后的电磁信号。因此,根据目标辐射信号源的类型,无源雷达可分为两类:一是利用目标自身辐射源的无源雷达,包括待观测的目标自身携带的辐射源,如雷达、通信、应答机、有源干扰和导航等电子设备;二是利用第三方发射信号经目标反射的信号的无源雷达,这类发射源包括地面广播电台、电视台、通信台站、直播电视卫星和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等。从雷达体制上讲,它的接收机和发出外辐射源的发射机是异地配置,因此它也属于双(多)基雷达。
无源雷达具有很多传统有源雷达没有的优点:(1)无源雷达接收机由于没有大功率的器件,且不受发射机功率泄漏的影响,从而具有较高的灵敏度;(2)多个接收机工作,可以对干扰源进行无源定位;(3)由于收、发分置,接收机是静默的,也可以机动,所以系统具有抗电子侦查、抗干扰和抗反辐射导弹摧毁的能力;(4)在接收机前置时,可利用空中、空间的照射源,可以探测到发射机的视线以下和远区超低空的目标,抗超低空突防能力强;(5)具有反隐身的效果,由于隐身目标只在鼻锥正负三十度范围内有极小的雷达截面积(RCS),而侧向及顶部散射和绕射并没有减小,还很强,使得无源雷达对隐身目标的探测具有很好的效果;(6)由于自身不发射电磁波,无源雷达系统具有隐蔽性和突然性,系统生存能力强。
子空间类算法是一类重要的方法,该算法将观测空间分解为信号子空间和噪声子空间。传统的子空间分解方法是估计阵列协方差矩阵并对其进行特征分解(EVD),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张成信号子空间,小特征值对应的矢量张成噪声子空间,需要的总运量为O(M2N)+O(M3),其中M、N分别为阵列个数和采样快拍数。若阵元数M较多,则计算量很大,不利于实时处理。无源雷达的核心技术是无源相干定位技术,其基本的思想是以外辐射源发射的直达波信号作为参考,检测分析目标反射辐射源发射的信号能量,估计出目标反射信号的到达方向、到达时间和多普勒频移等参数,从而实现对目标的定位和跟踪。无源雷达系统在进行信号处理的过程中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相干累积,计算量很大,尤其对其进行空时二维联合处理时,计算量更大。因此要考虑在空时二维联合处理时,对其进行降秩运算以减少计算量。为了降低计算复杂度,众多学者提出了一系列降秩算法,如主分量法、交叉谱法和Lanczos迭代算法等。但是这些算法都需要对观测数据的协方差进行分解,使得计算量仍旧很大。Goldstein等人提出的多级维纳滤波算法(GRS-MWF)是一种新的降秩处理方法,但是其前向分解滤波器相互并不正交,数值稳健性不好,用它进行无源雷达目标子空间估计时效果不好,无法达到无源雷达性能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CSA-MWF的无源雷达目标回波信号子空间的估计方法,在无源雷达接收系统中,在避免计算量过大的同时对接收信号进行有效地快速地目标回波子空间分解,从而检测到目标回波的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CSA-MWF的无源雷达目标回波信号子空间的估计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在无源雷达接收系统中提取观测数据矢量,并将其赋值给相关相减结构的多级维纳滤波器(CSA-MWF)的初始观测数据,初始化期望信号d0。
无源雷达的接收阵元是阵元数为M的等距线阵(LUA),则该接收阵元在k时刻接收的M维观测数据矢量x(k)为:
x(k)=[a(θ1),a(θ2),…,a(θP)]s(k)+n(k) (1)
=A(θ)s(k)+n(k)
其中,s(k)表示目标回波信号复振幅矢量,为P×1阶矩阵,n(k)表示空时白噪声复矢量,n(k)为M×1阶矩阵,A(θ)表示目标回波的方向矩阵,为M×P阶矩阵,k为采样时刻k=0,1,…,N-,N是快拍数,P是目标回波信号的个数,θ1,…,θP分别为目标回波信号1至P的入射角,a(θ1),a(θ2),…,a(θP)分别为目标回波信号1至P的导向矢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905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