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炉窑的冷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94276.4 | 申请日: | 2011-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358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海;詹小青;徐平;刘庆华;黄文华;王志刚;韦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9/00 | 分类号: | F27D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330002***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冷却 方法 | ||
1.一种用于炉窑的冷却方法,包括:
A)在所述炉窑的炉窑壳体的内壁上设置耐火内衬层以保护所述炉窑壳体的内壁;以及
B)向所述炉窑壳体的外壁喷射冷却水以在所述炉窑壳体的外壁上形成有冷却水膜,所述冷却水的喷射速度控制成将所述炉窑壳体的温度冷却至预定的温度之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进一步包括:
通过设置在所述炉窑壳体的外周上的淋水器向所述炉窑壳体的外壁喷射冷却水,以在所述炉窑壳体的外壁上形成均布且连续的水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火内衬层包括:
多个耐火泥内衬件,所述耐火泥内衬件由耐火材料形成,且彼此相邻设置且分别通过多个钉爪而设置在所述炉窑壳体的内壁上,所述钉爪固定至所述炉窑壳体的内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钉爪由导热材料形成,且所述耐火泥内衬件中设置有导热部件,所述导热部件为导热纤维,所述导热纤维由选自铁、铜、锰、镍、铬、铝、钛、锆等金属及其合金,或碳纤维、陶瓷纤维、玻璃纤维的至少一种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纤维呈直线形、弧形、弓形、螺旋形或者其组合,且均匀地分布在所述耐火泥内衬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B)中,所述淋水器设置成至少环绕在所述炉窑壳体的上部的至少一圈淋水管,所述淋水管将冷却水喷射到所述炉窑壳体上,且沿着所述炉窑壳体的外壁向下流动的所述冷却水通过围绕所述炉窑壳体设置的承水槽排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淋水管的进水温度控制为3-30度,且所述承水槽的排水温度控制为不高于65度。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钉爪由导热材料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火泥内衬件由为选自镁质耐火材料、镁铬质耐火材料、高铝质耐火材料的至少一种所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火泥内衬件中设置有导热部件。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钉爪可拆卸地连接至或者一体形成至所述炉窑壳体的内壁,且所述钉爪平行于炉窑壳体的内壁的截面为方形截面、多边形截面、椭圆形截面或者圆形截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钉爪的外表面为形成有螺纹或者凹凸结构的表面,所述钉爪的长度为30-150mm,且分布在所述炉窑壳体的内壁上的钉爪的间距为60-300mm。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炉窑壳体一体地形成、分块连接而成或者分层形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炉窑壳体的一部分上设置有冷却水套,且冷却水被通入所述冷却水套以对所述炉窑壳体的一部分进行冷却,其中所述冷却水套设置在所述耐火泥内衬件中,以冷却所述耐火泥内衬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9427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学触控感测系统、光学触控屏幕系统与灰尘检测方法
- 下一篇:幼儿专用洗手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