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菊花秸秆栽培香菇的培养基料及其栽培香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98062.4 | 申请日: | 2011-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291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发明(设计)人: | 高守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庆元堂徽菊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F17/00;A01G1/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百瑞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0 | 代理人: | 杨大庆 |
地址: | 2454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菊花 秸秆 栽培 香菇 培养基 料及 方法 | ||
1.一种菊花秸秆栽培香菇的培养基料,以发酵处理好的菊花秸秆屑料为原料,配以起着营养平衡调节作用的辅料;包括以重量百分比计的如下组分:菊花秸秆屑料77%,麦麸15%,玉米粉5%,豆饼3%;
所述的菊花秸秆屑料,其发酵处理方法是:选作培养基料的菊花秸杆应新鲜无霉变,充分曝晒干燥后,用机械粉碎至1-2cm长的屑料;浸泡发酵处理,浸泡发酵水与屑料重量比为1.5-1.8∶10;并按占屑料重量百分比计,添加0.5-0.8%的纤维素酶和0.8-1.1%的糖化酶进行酶促作用;发酵温度调至30-35℃;另外还应使用醋酸将浸泡发酵料PH值调到4.2-4.6,再进行发酵7-10天;当菊花秸杆屑料长满雪花状物质时,即可作为培养基原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菊花秸秆栽培香菇的培养基料,其特征是,添加占培养基料重量百分比2-2.5%的石膏作为调节剂,使培养基料PH值保持在6.5±0.1。
3.采用权利要求2所述的菊花秸秆栽培香菇的培养基料栽培香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发菌-培养-出菇管理-采收;
拌料:称足所需的原辅材料,并将糖少许,用热水溶解待用;拌料时先将麦麸、玉米粉、豆饼充分拌匀后,再撒入菊花秸秆屑料中拌和3次,随即将糖水均匀洒入料中,充分搅拌2~3次,力求原料水分均匀一致;一般要求原料含水量50~55%,;拌料完毕后,将其全部过筛一次得基料;
装袋:基料拌匀后可马上装袋,选用的塑料袋为低压高密度聚乙烯袋,装袋时一定要注意袋内基料的松紧度;
灭菌:装袋结束后,随即将料筒细心搬入常压灭菌锅内,常压蒸气灭菌时,锅内温度必须在100℃连续保持20小时,以确保灭菌彻底;
接种:待料筒冷却到30℃以下,便可接种,菌种要求菌丝洁白,健壮浓密均匀一致,无褐色菌膜,无酱色液珠,无杂菌,菌龄为35~40天的菌种;袋装菌种事先在0.1%浓度高猛酸钾溶液中浸湿拧干,然后用经消毒过的纱巾四周围护,杜绝杂物污染。接种时以75%酒精棉进行表面揩擦消毒,再用利刀削弃表层培养基2厘米后进行接种操作;每袋料筒接三穴-四穴,要求扎一穴,按一穴菌种,接完一袋,立即用外袋套好,再接第二袋;或用胶布或用石腊与松脂混合剂煎滚涂刷封接种口;
发菌:接种完毕后,将接好种的菌棒及时运到发菌室或发菌大棚发菌;菌棒的发菌管理,发菌温度要控制在20℃~25℃,湿度越低越好,在发菌过程中还要控制菌棒感染杂菌,并且通风换气;
培养:培养室要求清洁、干燥、通风、弱光;生产前夕,室内事先喷洒0.2%多菌灵或用硫磺加热熏蒸消毒等排除废气后方可使用;各个季节培养情况如下:
(1)冬末春初气温偏低,为提高堆温,菌筒搬至室内呈叠堆式紧密排放,高1~1.5米,堆与堆之间留有空隙,以便空气畅通无阻;保持室温在15-18℃之间,促其菌丝顺利萌发定植;
(2)盛夏高温季节,菌筒移至室内呈“井”字形排列,穴位侧放,以利透气,每层三筒,高8层,堆与堆之间隔宽40厘米的作业道,便于通风散热;培养室温度保持20~25℃之间,以利菌丝尽快定植蔓延;
培养期间,室内空气湿度控制在70%以下,同时定期通风,排除室内废气,以免影响菌丝生长,高温期间着重注意及时通风散热,以利菌丝正常生长;穴位菌丝定植延伸后,无论是春末夏初或盛夏期间,菌筒堆式一律改为“井”字形或三角形,穴位侧放,堆高10层,留有作业道,便于通风;
出菇管理:在出菇管理过程中,既要考虑人为地创造温差刺激和干湿交替 等因素来满足出菇的环境条件,又要注重调节适合香菇菌丝分化发育所需的最适要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菊花秸秆栽培香菇的培养基料栽培香菇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培养阶段,如果发现菌筒发生杂菌污染时,用1∶1重量比酒精和甲醛混合液防治消除;发现链孢霉感染,不要随意搬动,马上用柴油或煤油涂刷患处,待桔红色袍子萎缩后再处理;在正常的情况下,当穴位菌丝伸延6-8厘米白色圆圈时,用细针在穴周扎4~6个细穴,以便增氧,促进香菇菌丝正常蔓延生长。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菊花秸秆栽培香菇的培养基料栽培香菇的方法,其 特征是,所述的出菇管理,包括如下方法:
秋季香菇管理:10~11月为秋菇黄金季节,此期气温由高转低,菌筒含水量充足,菌丝生长旺盛,有利于香菇顺利形成,管理重点是拉大昼夜温差8℃-9℃以上,刺激菇蕾迅速发生;具体操作是白天盖密薄膜,让菇棚内温度升高至20℃以上;夜晚全部揭开塑料薄膜,让冷空气进入,这样连续3~5天,菌筒便会全部显蕾,显蕾后,当菇蕾有一指头大小时,立即划袋,让其自然生长,菇棚内温度保持15~18℃,空气相对湿度65~75%;若遇气温22℃以上天气,要及时揭膜通风散热,同时适当加厚棚顶覆盖物,防止高温招致霉菌感染;当采完头批菇后,有一部分菌筒需要补水,同时养菌复壮7~10天,待菌筒菇蒂发白转至红褐色时,随即进行冷热刺激,干湿交替,促其多产秋菇;
冬季香菇管理:冬菇大多发生在12~2月间,正是中低温型菌株产菇适期,管理重点保湿保温,防寒避冻,并适当疏散棚顶覆盖物,让阳光透进菇场,增加热源,提高菇床温度,促其菇蕾顺利形成;此时棚内温度要保持16-19℃,空气湿度70-75%之间;菌筒变轻的要浸水或注水,调节其含水量,保持适宜的湿度;当室外温度降至10℃时,可采取用温室蒸气加温催蕾,一般应保持棚内温度高于18℃,湿度在73%左右,这样有利于冬菇生长;
春季香菇管理:3~5月是菌筒产春菇旺季,此期时晴时雨,气温逐日升高,香菇菌丝恢复生机逐步活跃,由于菌筒含水量明显减轻,应采用注水或浸水补充水分,调节菌筒内的含水量;若遇闷热或春雨连绵,菇棚两侧薄膜可适当提高些,不必覆盖过密,任其透气,保持菇棚内空气流动、新鲜;如遇到温度高于23℃,要马上加厚棚顶覆盖物,杜绝阳光直射,否则高温高湿,极易造成菌筒霉烂;当暴雨倾泻时,随时排除场地积水,注重揭膜透风换气,耐心管理好后期菌筒,通常应保持棚内温度低于20℃,湿度低于75%,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春菇旺盛生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庆元堂徽菊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庆元堂徽菊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9806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