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R)-兰索拉唑无水晶型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99215.7 | 申请日: | 2011-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55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施斌;张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睿智化学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401/12 | 分类号: | C07D401/12;A61K31/4439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薛琦;朱水平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兰索拉唑无 水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R)-兰索拉唑无水晶型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兰索拉唑于1991年12月由日本武田公司开发,1992年在日本上市。它是继奥美拉唑之后,第二个上市的质子泵抑制剂。相比奥美拉唑,由于引入了氟原子,兰索拉唑的热力学和氧化稳定性增加,而且大大改善了生物活性。
兰索拉唑的化学名称为2-[[[3-甲基-4-(2,2,2-三氟-乙氧基)-2-吡啶基]甲基]亚硫酰基]-1H-苯并咪唑,其结构上的硫原子是手性中心,因此具有两个光学异构体。其右旋体(即R-(+)-兰索拉唑)的化学结构如下:
对于市售的兰索拉唑的消旋体,临床报道的副作用主要有头痛、腹泻、恶心等,长时间服用也可能形成肝细胞瘤和胃类肿瘤。而对于(R)-兰索拉唑,口服时比消旋体更易于被吸收,更迅速的发挥作用,在体内具有更高的Cmax(血药峰浓度)和更大的AUC(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不仅药效明显优于其消旋体,且毒副作用也较小。因此(R)-兰索拉唑作为活性药物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但是,(R)-兰索拉唑对水分敏感,在空气中放置极易吸收水分。经本发明人实验表明,(R)-兰索拉唑在5%-10%的相对湿度时,迅速吸收约3.5%的水分,变为一水合物;相对湿度在40-45%时,又迅速吸收水分(约增重7.3%),变成1.5水合物。(R)-兰索拉唑吸湿后容易变色、失去稳定性和分解,不利于进一步实验的进行。例如,本发明人曾试图制备(R)-兰索拉唑的多晶型,但由于微量水分的存在,实验发现(R)-兰索拉唑在所有有机溶剂中均不稳定,室温放置过夜后溶液变为红色、褐色或黑色,表明(R)-兰索拉唑发生了严重降解。因此,有必要制备(R)-兰索拉唑的无水晶型,但现有文献中尚未见有关制备(R)-兰索拉唑无水晶型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R)-兰索拉唑吸湿性强、含水量较高、在有机溶剂中不稳定,使得(R)-兰索拉唑容易降解,增大后续实验操作的难度,不易得到高稳定性产品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理化性质优良、稳定性高的(R)-兰索拉唑的无水晶型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人在研发(R)-兰索拉唑的无水晶型的制备过程中发现,采用直接将含有微量水分的(R)-兰索拉唑加入有机溶剂中,再析出(R)-兰索拉唑以除去水分的方法时,由于水分的存在加速了(R)-兰索拉唑的降解,因此,(R)-兰索拉唑溶液容易变色。本发明人曾尝试选择能满足下述条件的各种试剂加入溶剂体系中,以期望获得(R)-兰索拉唑的无水晶型:一是能够稳定(R)-兰索拉唑,避免在制备过程中药物降解;二是不与(R)-兰索拉唑发生相互作用,便于两者进行分离、纯化;三是能够溶解于有机溶剂,从而能够被洗涤除净;四是(R)-兰索拉唑在该溶液体系中可以沉淀析出,从而得到无水晶型。但尝试采用多种试剂,例如大多数药学上常用的碱性物质,都只能得到胶状物、油状物或无定形物等形态的(R)-兰索拉唑,无法析出固体晶型物质。经大量实验意外发现,若加入二乙胺,且特别控制加入反溶剂时的条件,则可避免(R)-兰索拉唑的降解,稳定制备过程,获得理化性质良好的(R)-兰索拉唑的无水晶型。
因此,本发明涉及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R)-兰索拉唑无水晶型,其在使用辐射源为Cu-Kα1的粉末X射线衍射光谱中,在衍射角2θ=7.66,11.23,13.18,13.68,15.28,15.58,17.44,18.43,18.64,20.19,21.10,21.84,22.70,22.88,23.23,24.20,25.45,26.26,27.04,27.46,28.81,30.20,30.56,30.97,31.32,31.62,32.61,33.48,34.42,36.36,37.38,37.92和39.35度处有峰;2θ值误差范围为±0.3,较佳的为±0.2。
本发明还涉及上述(R)-兰索拉唑无水晶型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在加热条件下,将(R)-兰索拉唑溶于有机溶剂中,加入二乙胺混合均匀,之后在30~45℃的条件下加入反溶剂至昙点,然后冷却析晶,分离所得晶体即可。
其中,所述的(R)-兰索拉唑可按现有方法制备,如文献CN1355798A。
其中,所述的加热条件为加热至高于环境温度,能使(R)-兰索拉唑完全溶解于有机溶剂为准,优选加热至20℃~80℃,更优选40℃~70℃,最优选40℃~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睿智化学研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睿智化学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992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