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光装置及具有导光装置的背光模块与液晶显示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00062.3 | 申请日: | 2011-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11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陈佳珍;陶育均;陈晏佐;林浩翔;谢承祐 | 申请(专利权)人: | 颖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G02B5/02;G02B5/04;F21V8/00;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具有 背光 模块 液晶显示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具微结构的反射均光导光装置,尤指一种以共押出制程一体成型制作且兼具有反射、均光与导光功能的具微结构的反射均光导光装置,其可搭配一侧光源使用来构成一显示器的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导光板(Light Guide Plate)是显示器背光模块中的光导引媒介,主要是多个背光模块为侧光型(Edge Type),通过导光板导引侧向的光线由显示器正面射出,能提高面板辉度(luminance)及控制亮度均匀。
导光板的原理是利用光线进入导光板后产生光反射,将光线传至导光板的另一端,特别可利用导光板的一侧特定结构产生各个角度的扩散现象,将反射光导引至导光板正面,折射率越大,其导光能力越好。另外,除了射向正面的光线外,有些光线会由导光板底部的反射板再次导入导光板。
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如美国专利第7,108,385号(公告于西元2006年9月19日)所揭露的发光元件的光源模块,其揭露一种导光板。其中,液晶面板57、扩散膜56、菱镜模块55、光源模块50、光射出的平面523,包含导光板520与反射板524,光源模块50中电路板51与反光层54,上述各元件形成一个背光模块5。
然而,现有技术导光板中各部元件的缺点,包括反射片、导光板、扩散片、菱镜片等,可归纳为如下表一:
表一:现有技术导光板中各部元件的缺点
如图2所示,现有技术的导光板520在光线传导过程中,会面临光损耗问题。为了在背光模块5增加反射光的效果,现有技术会新增一反射板524,由于此现有的反射板524与导光板520之间有空气层525,将增加光581损耗达8%左右,降低光利用率,并且会增加背光模块5制程程序及成本。
此外,现有技术的导光板若是采取印刷导光板的技术,则易因印刷导光板需经过网版、油墨、及网印技术等,造成产品良率控制不佳及亮带的缺点。如图3所示,为现有技术的导光板520的亮带示意图;在导光板520的出光面上将会因出光不均匀而在其中央部分出现条状最亮区域582(亦即亮线)、次亮区域583、以及最外围的较暗区域584。
如上所述,现有技术由于导光板与板材之间有空气层而增加光损耗、背光模块成本较高、有明显亮线现象、菱镜模块加工不易且微结构易损坏等缺点,而有进一步改良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具微结构的反射均光导光装置及具有该反射均光导光装置的背光模块与液晶显示器,为共押出制程的简单的一体成型 的双层复材结构,可具有提升光的利用率、出光更为均匀、辉度更为增亮、降低背光模块成本、不需菱镜模块等优点。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揭露了一种具微结构的反射均光导光装置,可搭配一侧光源使用以供作为一背光模块设置于一液晶显示器中。该反射均光导光装置至少包括有:一导光层及一反射层。该导光层定义有一入光面及一出光面。该入光面可供该侧光源所发出的一光自该入光面进入该导光层中。该出光面与该入光面垂直,可供该导光层内的该光至少有一部分可自该出光面射出。该反射层可将该导光层中的光加以反射回该导光层。该反射层与该导光层为共押出一体成型,该反射层与该导光层之间无空气界面。并且,在该导光层与该反射层之间定义有一反射面,且在该反射面上设置有立体的一微结构。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在该出光面上设有另一微结构;并且,该出光面的微结构与该反射面的微结构的深宽比数据符合以下关系式:
1.6E-02(H1/P1)*(H2/P2)≤1.21E-01;
其中,H1是该出光面的微结构的深度、P1是该出光面的微结构的宽度、H2是该反射面的微结构的深度、P2是该反射面的微结构的宽度。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具微结构的反射均光导光装置更符合至少下列其中之一条件:
0.02<Rh(1/H2)<0.5,其中,Rh是该反射层的厚度,H2是该反射面的微结构的深度;以及,
该反射层的微结构的深宽比(H2/P2)值为介于0.03-0.8。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出光面的微结构为非连续性的微结构,且两相邻微结构之间距G值介于0-1.4mm。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具微结构的反射均光导光装置更包括有至少下列其中之一:
多个扩散粒子,添加于该导光层中;
不同折射率的两种塑料,混合于该反射层中;
多个反射粒子,添加于该反射层中;以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颖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颖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000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处理装置、方法和程序
- 下一篇:一种抗菌抗蛋白吸附软涂层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