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震动液压助力车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02393.0 | 申请日: | 2011-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41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许子龙;许真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子龙;许真源 |
主分类号: | B60K25/10 | 分类号: | B60K2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6400 广东省汕尾***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震动 液压 助力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震动能量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震动液压助力车,本发明在车轮表面均匀设置有凸纹,使车轮具有恒定的震动,利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带动液压器运动,进而通过蓄能器和液压油马达做功推动车辆前进。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汽车已经成为一种大众消费品。汽车在给人们带来交通出行便利的同时,排放和能源消耗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在不可再生能源和资源逐渐匮乏的今天,利用电能驱动的电动汽车以其可再生、环保等特点受到人们的青睐。
目前电动汽车驱动电动机的蓄电池单位重量储存的能量太少,从而导致目前电动汽车充电一次行驶距离有限,其续航能力不够。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震动液压助力车,以实现将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震动能量转换成连续可供汽车驱动的能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主要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震动液压助力车,包括液压泵(1),其中支架(101)、支架(102)与弹簧(103)连接,还有关节连杆(104)与支架(101)连接,另一端与活塞杆(105)连接,活塞杆(105)固定安装有活塞(106),并可以沿液压缸(107)中上下移动;其中输入油管(108)、阀门(109)、阀门(110)、输出油管(111)安装于液压缸(107)的上顶端,输入油管(112)、阀门(113)、阀门(114)、输出油管(115)安装于液压缸(107)的下底端;其中还包括有:
震动机构(2),包括支架(101)、支架(102)、弹簧(103)、关节连杆(104)、活塞杆(105)、震动车轮(201)、凸纹(202)、转轴(203)、支杆(204)、关节接头(205)、支杆(206)、支点(207)、支点(208)、支点(209),所述震动车轮(201)的轮胎面上设有凸纹(202),安装于车轮转轴(203)上,转轴(203)上面与支架(102)连接;其中液压泵(1)下方安装于支架(102)上,上方与支架(101)连接;其中车前轮转轴(203)通过支杆(204)、关节接头(205)与液压泵(1)的活塞杆(105)连接;
其中震动车轮(201)还通过转轴(202)上的支架(102)设一支点(208),支架(101)设一支点(207),通过支点(208)、支点(207)安装一支杆(206),支杆(206)通过支点(209)、关节连杆(104)与液压泵(1)连接,所述支杆(206)可由支点(207)、支点(208)上下摆动;
其中各安装在伸缩弹簧上的液压泵(1)的输入油管(108)、输入油管(112)与液压油马达的输出油管(310)连接;各个液压器(1)的输出油管(111)、输出油管(115)互通合并于输出总油管(301)上;
其中各个液压泵(1)、输入油管(108)、输入油管(112)、液压油马达的输出油管(310)、液压油箱(311)、输出油管(111)、输出油管(115)里面的液压油可以互通;
其中输出总油管(301)与蓄能器(302)连接,蓄能器(302)通过液压油管(303)驱动液压油马达(304)转动;再通过传动轮(305)、传动带(306)带动变速箱(307)变化转速;
其中变速箱(307)通过传动轴(308)带动车轮转轴的差速器(309)驱动车辆前进。
其中各个液压器与蓄能器、液压油马达、液压油箱连接的输入油管和输出油管,在车辆行驶过程震动液压器的整个工作过程中,整个系统的液压油可以循环流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可以产生持续的震动,并维持这种震动效果,通过液压器传导液压油到蓄能器,蓄能器使压缩气体做功,进而驱动液压油马达工作,最终转化成推动汽车前进的推力,以减少汽车的油耗或电动汽车蓄电池电力消耗,达到车辆行驶节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震动液压助力车液压泵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震动液压助力车震动车轮与震动液压泵连接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震动液压助力车震动车轮与震动液压泵连接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震动液压助力车系统连接状态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子龙;许真源,未经许子龙;许真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023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