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汽车及其热管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07982.8 | 申请日: | 2011-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718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张荣荣;何煜;王晖;章剑敏;史初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02 | 分类号: | B60H1/02;B60K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汽车 及其 管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量分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热管理系统。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热管理系统的电动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由于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成为今后汽车发展的方向。
随着汽车的发展,车厢内的舒适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传统的内燃机式汽车,可以利用内燃机的余热和发动机排气的热量来加热车厢,内燃机车的循环水在车辆正常行驶的状态下的温度一般大于80度,已经基本上可以满足车厢各种情况下的取暖要求,而电动汽车的动力主要来在于电机,电动汽车的冷却循环水的温度只有50度,缺少了发动机的热量可以利用,从而很难达到取暖要求;另一方面,电动汽车内设置有多个发热部件,比如电机变频器、电池等,需要采用相应的散热装置进行冷却,以保证上述元件能够在允许的温度范围内工作。
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电动汽车的车厢内的温度保持在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现有技术中采用了多种方式向车厢内加热:一、采用独立热源,即利用PTC加热,或者利用汽油、煤油、乙醇等燃料加热;二、采用回收设备余热,再辅助采用独立热源;三、采用热泵保证车厢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舒适的温度范围内;另一方面,为了保证发热部件在正常的温度范围内工作,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风冷散热器配合水循环实现对上述元件的冷却。
然而,上述各种加热方式中,若采用独立热源,比如:PTC进行加热,则需要消耗较多电池的能量,进而会减少汽车的行驶里程;若采用燃料加热,不仅加热效率较低,而且还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同时会增加汽车的负载,另一方面,发热部件还需要采用独立的散热器进行散热,不仅热量没有得到较好地利用,而且环境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对发热部件的冷却效果也较差,不能控制发热部件在最佳的温度下工作;采用回收设备余热并辅助采用独立热源时,尽管利用了发热部件的热量,但采用独立热源的问题仍然存在,同时对发热部件的冷却问题也仍然存在;当采用热泵调整车厢的温度时,加热元件的热量利用问题以及加热元件的降温问题仍然存在。
因此,如何提高电动汽车的发热部件热量利用的合理性及发热部件的冷却效果,同时提高电动汽车的车厢的舒适度,实现电动汽车的热系统的全面管理,就成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管理系统,该热管理系统能够保证电动汽车的发热部件的热量得到充分的利用,减小热量的浪费,同时提高发热部件的冷却效果和车厢的舒适度。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热管理系统的电动汽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包括发热部件冷却装置和热泵装置,
所述热泵装置包括通过管路连通并形成回路的压缩机、第一热交换器、节流元件和第二热交换器,管路中流通有制冷剂;
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分别为双流道换热器,上述两个热交换器的两个流道之间分别密封隔离,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一流道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热泵装置的其他部件连通;所述发热部件冷却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二流道和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二流道连通形成可关闭回路;
所述用于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还包括通过管道与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二流道连通形成可关闭回路的客舱内热交换器,以及通过管道与所述发热部件冷却装置连通形成可关闭回路的第一风冷换热器,所述客舱内热交换器通过管道与所述发热部件冷却装置连通形成可关闭回路;
所述发热部件冷却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客舱内热交换器、第一风冷换热器形成的四个回路中的至少一个回路开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二流道的管道上设有第二泵、进口管道上还设有第二储存箱。
优选地,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包括串联设置的从热交换器和主热交换器,所述主热交换器的第二流道与所述第一风冷热交换器连通形成回路,所述主热交换器的第二流道的进口管道上设有第二储存箱和第二泵,所述从热交换器的第二流道还连接有第二风冷热交换器,所述从热交换器的第二流道的进口管道上设有第三储存箱和第三泵。
优选地,所述第一风冷换热器的出口管道上设有第一三通阀,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一风冷换热器的出口管道连通,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二阀口与所述第一风冷换热器的进口管道连通,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三阀口与所述发热部件冷却装置的进口管道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079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