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舰载机捕捉拦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11981.0 | 申请日: | 2011-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84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2 |
发明(设计)人: | 魏小辉;杜楠楠;张明;聂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F1/00 | 分类号: | B64F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彭英 |
地址: | 21001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舰载 捕捉 拦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舰载机捕捉拦阻装置,属于舰载机辅助安全着舰的拦阻系统。
背景技术
现代喷气式舰载机着舰速度越来越大,如果不经过拦阻,飞机着舰后至少要滑行上千米才能停止,而一般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长度只有200~300米,因此航空母舰上必须配备拦阻装置,它主要由拦阻机、拦阻索、拦阻网等组成。舰载机在其尾部安装有一个可以收放的拦阻钩,航空母舰甲板上铺放着3-4道拦阻索,在甲板下安装有拦阻机,拦阻机与拦阻索相连。当飞机着舰时将阻拦钩放下,使其钩上拦阻索,拦阻索再带动拦阻机内部的柱塞运动,使得液压缸中的流体流向蓄液筒,从而将飞机着陆时的动能消耗掉,实现飞机的着舰。
美国海军备有4道拦阻索,第一道设在距斜甲板尾端55米处,然后每隔14米设一道,由弓形弹簧张起,高出飞行甲板30-50cm。当舰载机降落时,拦阻钩放下,其位置比起落架还低,着舰点在1、2道拦阻索之间为好,这就要求飞行员有很高的操纵技术。美国航母的MK-73型拦阻索缓冲器可使30吨重的舰载机以71.36m/s的速度着舰后滑跑91.5米停止。
对于现有的舰载机拦阻技术有其不足之处:
(a)舰载机方面:
由于拦阻钩是安装在舰载机尾部,无法收入机身内部,因此对舰载机在空中飞行时的空气动力有较大的影响。此外,拦阻钩放下时与飞行甲板平面的夹角不能太大,对于拦阻钩的外形及长度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在舰载机着舰时,拦阻钩撞击甲板会有跳起和振动现象的发生,这对于拦阻钩顺利钩上拦阻索有极为不利的影响。
(b)航空母舰方面:
拦阻机是固定于甲板之下的,拦阻索的初始位置无法移动,对于舰载机驾驶员的着舰技术要求较高。若着舰太前,飞机拦阻钩钩住拦阻索的机率降低;若着舰太后,则有碰上航空母舰舰尾的危险。此外,拦阻索需要若干个导向滑轮用于引导拦阻索的方向,拦阻机在拦阻时需要提供极为巨大的拦阻力,导致拦阻系统结构复杂,重量很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舰载机捕捉拦阻装置,该装置能保证舰载机在飞行时的空气动力不受拦阻钩的影响,降低舰载机着舰时拦阻钩跳起、振动现象的发生,提高舰载机着舰成功率,简化拦阻系统结构及减小其重量。
为实现以上的技术目的,本发明将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舰载机捕捉拦阻装置,包括舰载机降落区域、舰载机拦阻装置、控制器以及舰载机捕捉装置;所述舰载机拦阻装置包括两套以上的拦阻体系,每一套拦阻体系包括拦阻钩、拦阻索以及安装于舰载机降落区域的缓冲装置;拦阻钩与舰载机起落架的扭力臂铰接,而拦阻索的一端与其中一组缓冲装置连接,另一端则依次绕过一组升降滑轮后与另一组缓冲装置连接,两组缓冲装置在各升降滑轮连线的同侧设置;该组升降滑轮中的两相邻升降滑轮之间设置有一组用于弹起拦阻索的弹射器,弹射器固定安装在舰载机降落区域,且弹射器的弹射板位于拦阻索的下方;所述舰载机捕捉装置包括用于检测舰载机在舰载机降落区域位置的传感器;控制器根据传感器所反馈的信息,自动地控制弹射器的动作。
所述的拦阻体系为两套,该两套拦阻体系平行地设置于舰载机降落区域。
所述的一组缓冲装置为一个缓冲器;一组弹射器为两个间隔设置的弹射器,且弹射器靠近升降滑轮设置。
所述弹射器包括下支撑板、作动筒、连接板以及弹射板;所述下支撑板安装在舰载机降落区域上所开设的凹槽的槽底;所述作动筒包括作动筒外筒以及与该作动筒外筒的内壁相配合的作动筒活塞杆,所述作动筒外筒分别通过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对应地与下支撑板和弹射板铰接,而作动筒活塞杆则分别通过第三连接板、第四连接板对应地与下支撑板和弹射板铰接;另外,所述弹射板配置有维持弹射板水平的弹射板同步机构,所述作动筒外筒通过导管与高压蒸汽锅炉连接,所述导管上安装有控制阀门,控制器根据传感器所反馈的信息,自动地连通/截断控制阀门;所述控制阀门连通时,弹射器处于展开状态,所述控制阀门闭合时,弹射器处于折叠状态,且弹射器处于折叠状态时,弹射板的上表面与舰载机降落区域表面平齐。
所述弹射板同步机构与弹射板组成铰链四杆机构。
所述拦阻索为6绳股聚乙烯纤维捻成。
根据以上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以下的有益效果:
1、拦阻钩安装于舰载机起落架上,在舰载机飞行时可以随着起落架一起收入机身内,消除了拦阻钩所引起的空气动力学方面的干扰;
2、舰载机拦阻钩长度较小,着舰与飞行甲板碰撞时拦阻钩跳起及振动现象较轻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119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沟槽式重型托辊
- 下一篇:一种汽车车门通用防撞杆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