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类金鸡纳碱-方酰胺氢键催化剂、合成方法及其在不对称反应中的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15594.4 | 申请日: | 2011-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977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发明(设计)人: | 陈芬儿;刘志千;戴乐;熊非;何秋琴;陈旭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帝斯曼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31/02 | 分类号: | B01J31/02;C07D453/04;C07B53/00;C07C69/75;C07C67/08;C07C323/22;C07C319/18;C07D23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肖善强 |
地址: | 荷兰*** | 国省代码: | 荷兰;NL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类 金鸡纳 方酰胺 氢键 催化剂 合成 方法 及其 不对称 反应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类新型金鸡纳碱-方酰胺氢键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在不对称催化反应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自1998年Jacobsen小组首次报道了手性硫脲催化的不对称Strecker反应以来(J.Am.Chem.Soc.2000,122,2395),基于硫脲核心的氢键诱导的不对称催化在过去几十年中呈爆发性增长。手性(硫)脲具有弱的酸性,可通过氢键稳定反应过渡态,从而促进反应的进行。2003年,Takemoto小组在手性(硫)脲分子中引入Lewis碱性基团,开发出一种以环己二胺衍生的手性叔胺-(硫)脲双功能催化剂(J.Am.Chem.Soc.2003,125,12672),该催化剂可同时活化亲核与亲电试剂,更有效地进行立体控制,在不对称Mannich反应、Michael加成、Baylis-Hillman反应等许多有机反应中表现出了高效的手性诱导能力。
手性胺-(硫)脲双功能催化剂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不对称反应中,但是到目前为止,所报道的此类催化剂仍非常有限,而且有些催化剂合成繁琐、反应条件苛刻、成本较高,难以在工业上应用。
2008年,美国Rawal小组创造性的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氢键有机分子催化剂(J.Am.Chem.Soc.2008,130,14416),他采用方酰胺的结构代替以往的硫脲骨架作为氢键供体,并成功应用于1,3-二羰基化合物对硝基烯类底物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取得了极好的e.e.值和化学收率。在此工作的启发下,结合我们一直以来对氢键催化剂的研究经验,我们认为在方酰胺的一端引入金鸡纳碱骨架,可以创造一个极好的双功能手性环境,以利于提高反应的不对称选择性;同时在方酰胺另一端引入吸电子的芳基,可以增大氮端电子的离域范围,使得氢键活化能力大大增强。基于以上设计思想,我们开发出了一类金鸡纳碱-方酰胺氢键催化剂。该催化剂合成步骤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在不对称催化领域应用广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类高效的新型金鸡纳碱-方酰胺氢键催化剂。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手性金鸡纳碱-方酰胺氢键催化剂的合成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金鸡纳碱-方酰胺氢键催化剂在不对称反应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新型金鸡纳碱-方酰胺氢键催化剂具有如下结构式:
式中R1为氢、硝基、烷基磺酰基、烷基亚磺酰基、氰基、卤素或C1~C4的烷氧基;
R2为一取代或多取代的氢、硝基、烷基磺酰基、烷基亚磺酰基、氰基、卤素或C1~C4的烷氧基、C1~C6直链或支链的烷基、C3~C8环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芳烷基(如苄基、取代的苄基、苯乙基、苯丙基等)或芳烯基(如肉桂基等)。
本发明所述的金鸡纳碱-方酰胺氢键催化剂典型化合物的结构式如下:
本发明以金鸡纳碱为手性源,方酸二甲酯为起始原料,经两步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一系列金鸡纳碱-方酰胺氢键催化剂,其制备过程可用以下的反应式表示:
其中由金鸡纳碱制备手性胺的合成步骤可参见文献(Org.Lett.2005,7,1967)。
两步取代反应过程:室温下,以甲醇为溶剂,胺与1.2倍摩尔量的方酸二甲酯发生取代反应,反应时间为24小时,反应结束后产物析出,过滤,烘干。
本发明所述的金鸡纳碱-方酰胺氢键催化剂在不对称反应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不对称反应为Michael反应,环酐的去对称化反应等。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类结构新颖的金鸡纳碱-方酰胺氢键催化剂,该类催化剂由易得手性源经简单反应制备得到,并且在许多不对称反应中表现出了高效的手性诱导能力,是一类颇具研究潜力和工业价值的有机分子催化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实施例1
3,5-二甲基方酰苯胺单甲酯的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帝斯曼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复旦大学,未经帝斯曼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155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