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前窗的支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18622.8 | 申请日: | 2011-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439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8 |
发明(设计)人: | 涉武信行;池田敏治;井出芳和;曾我部洋;西田靖彦;柴田直树;桥田光二;丰原利宪;横山畅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B60J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31210 | 代理人: | 梅高强;崔巍 |
地址: | 日本广岛县***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 结构 | ||
1.一种前窗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开放剖面框架,具有向车辆前方开口的开放剖面而且沿前窗的下边部在车宽方向上延伸;
支撑部件,以连结所述开放剖面框架的上面部与下面部的状态设置在该开放剖面框架的内部;其中,
所述开放剖面框架在所述上面部的局部上具有支撑所述前窗的所述下边部的窗支撑部,
所述支撑部件具有:后侧支撑部,安装于所述开放剖面框架的所述上面部;前侧支撑部,在向车辆前方离开所述后侧支撑部的位置安装于所述开放剖面框架的所述上面部;其中,
所述开放剖面框架的所述窗支撑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前侧支撑部与所述后侧支撑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窗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件正视下沿上下方向呈直线状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窗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放剖面框架的所述上面部具有:第一壁部,安装有所述支撑部件的所述后侧支撑部;第二壁部,从所述第一壁部的前端部向前方延伸,并且安装有所述支撑部件的所述前侧支撑部;其中,
所述第一壁部与所述第二壁部的连结部上形成有具有指定交角的折曲部,
所述折曲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前侧支撑部与所述后侧支撑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窗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窗支撑部由所述第二壁部后侧的一部分形成,
所述前侧支撑部安装在所述第二壁部中位于比所述窗支撑部更前方的部分,
安装有所述前侧支撑部的所述第二壁部的前部位于比所述窗支撑部更下方且离开所述前窗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窗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件具有在从所述开放剖面框架的所述上面部至所述下面部之间向车辆的后下方倾斜地延伸的框架部,
所述框架部的延伸方向与基于所述前窗的膜振动而产生的负荷的输入方向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窗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放剖面框架的所述上面部具有:第一壁部,安装有所述支撑部件的所述后侧支撑部;第二壁部,从所述第一壁部的前端部向前方延伸,并且安装有所述支撑部件的所述前侧支撑部;第三壁部,从所述第一壁部的后端部向下方延伸;其中,
所述第三壁部位于向后方离开所述支撑部件的后边部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窗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放剖面框架的所述上面部具有:第一壁部,安装有所述支撑部件的所述后侧支撑部;第二壁部,从所述第一壁部的前端部向前方延伸,并且安装有所述支撑部件的所述前侧支撑部;第三壁部,从所述第一壁部的后端部向下方延伸;其中,
所述第一壁部与所述第三壁部的连结部上形成有具有锐角交角的折曲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前窗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件具有从所述后侧支撑部向下方延伸的后侧框架部以及从所述前侧支撑部向下方延伸的前侧框架部,
所述后侧框架部从所述后侧支撑部向前下方倾斜延伸,以在所述上面部的所述第三壁部与该后侧框架部之间在上下方向的范围确保一定值以上的空隙。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前窗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放剖面框架的所述上面部及所述下面部分别为车颈板及上前围板,
所述支撑部件的所述前侧支撑部及所述后侧支撑部安装在位于比所述车颈板与所述上前围板的接合处更上方的所述车颈板上的前后两处,
所述支撑部件的下端部安装在位于比所述接合处更下方的所述上前围板上的指定部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前窗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件设置在所述开放剖面框架的车宽方向中间位置,
一对辅助部件设置在所述开放剖面框架的位于比所述支撑部件更靠车宽方向外侧的左右两侧部,
各所述辅助部件具有:下端部,安装在所述车颈板与所述上前围板的所述接合处;上端部,安装在位于比所述接合处更上方的所述车颈板的指定部位。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前窗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件由以板厚方向与车宽方向一致的姿势设置的板材形成,
所述辅助部件由以板厚方向与车宽方向正交的姿势设置的板材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未经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1862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