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式点焊枪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20594.3 | 申请日: | 2011-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714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松本耕一;美和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3K11/11 | 分类号: | B23K11/11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雒运朴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焊枪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式点焊枪。详细而言,涉及通过伺服电动机使点焊中使用的一对电极片中的一方的电极片相对于另一方的电极片进行开闭的电动式点焊枪。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此种电动式点焊枪中,伺服电动机的转子的旋转运动通过由滚珠丝杠和螺母构成的进给丝杠机构被转换成轴向的进退运动,并通过该进退运动来进行一方的电极片的开闭动作。
图5表示以往的电动式点焊枪110的简要结构图。如图5所示,电动式点焊枪110具备:包含伺服电动机及进给丝杠机构在内的电动机驱动单元130;通过电动机驱动单元130的伺服电动机的旋转而进退的加压杆150。在加压杆150的前端部上固定的臂170上安装有一方的电极片171。
另外,在电动式点焊枪110中,为了准确地确定一方的电极片171移动到哪个位置时两电极片间流过电流的时间,而必须准确地把握一方的电极片171相对于另一方的电极片(未图示)的移动位置。
因此,一直以来,为了检测伺服电动机的转子的旋转角度而设有编码器160。
在以往的电动式点焊枪110中,在伺服电动机的转子的后部(从转子向前方延伸的进给丝杠机构侧的相反侧)串联连结有编码器160。即,在将伺服电动机的转子的旋转轴向后方延长的位置上同轴配置编码器160的旋转轴。
此时,编码器160的旋转轴使用联轴器等接头或直接地安装在转子的旋转轴的后部,从而将转子的旋转传递给编码器160。
另外,最近,从作为焊接对象物的产品的形状不受制约这一理由出发,如图5所示,而使用加压点(电极片171的位置)从加压杆150(伺服电动机的加压轴)偏置的电动式点焊枪110。在此种电动式点焊枪110中,加压时,力矩作用于加压杆150。
因此,在以往的电动式点焊枪110中,在电动机驱动单元130的前方部分配置轴衬200,通过该轴衬200来承受加压时作用于加压杆150的力矩。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028788号公报
然而,最近的电动式点焊枪要求包含伺服电动机及进给丝杠机构在内的电动机驱动单元的小型化,尤其是要求缩短电动机驱动单元的全长(轴向长度)。
可是,在以往的电动式点焊枪110中,在伺服电动机的转子的后部串联连结有编码器160。从而在电动机驱动单元130的全长上又增加了编码器160的轴向长度。
因此,此种编码器160的配置在缩短电动机驱动单元130的全长方面成为阻碍,因而难以缩短其全长。
另外,在以往的电动式点焊枪110中,对加压时作用于加压杆150的力矩进行承受的轴衬200配置在电动机驱动单元130的前方部分。从而在电动机驱动单元130的全长上又增加了该轴衬200的轴向长度。
为了承受力矩产生的负载而必须增加轴衬200的长度,因此无法避免电动机驱动单元130的全长相应延长的情况。
因此,此种轴衬200的配置在缩短电动机驱动单元130的全长方面成为阻碍,因而难以缩短其全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课题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电动机驱动单元小型化,尤其是能够缩短电动机驱动单元的全长(轴向长度)的电动式点焊枪。
本发明的电动式点焊枪具备:伺服电动机(例如,后述的伺服电动机40);加压杆(例如,后述的加压杆50),其对应于所述伺服电动机的转子(例如,后述的转子43)的旋转而进退;电极片(例如,后述的驱动侧电极片71),其安装在臂(例如,后述的驱动侧臂70)上,该臂固定在所述加压杆的前端部;编码器(例如,后述的编码器60),其检测所述伺服电动机的转子的旋转角度,其中,所述电极片的位置相对于所述加压杆发生偏置,在所述电动式点焊枪(例如,后述的电动式点焊枪10)中,在使与所述加压杆侧相反侧的所述转子的后端部(例如,后述的后端部44)和所述编码器的输入端部(例如,后述的输入端部64)朝向同一方向的姿势下,该转子及该编码器在所述电极片相对于所述加压杆发生偏置的偏置平面内相互平行配置,所述电动式点焊枪还具备与所述加压杆一体固定且与该加压杆平行地延伸的一组加压引导器(例如,后述的加压引导器55a、55b),所述一组加压引导器隔着所述偏置平面配置在两侧。
根据本发明,在使与加压杆侧相反侧的转子的后端部和编码器的输入端部朝向同一方向的姿势下,转子及编码器在电极片相对于加压杆发生偏置的偏置平面内相互平行配置。即,形成为例如在伺服电动机的转子的后部串联连结有编码器时将该编码器相对于伺服电动机的转子折起的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205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