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炉喷吹煤粉在风口内强化燃烧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21318.9 | 申请日: | 2011-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684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张昭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昭贵 |
主分类号: | C21B5/00 | 分类号: | C21B5/00;C21B7/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1120 重庆市北部新***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炉 喷吹煤粉 风口 强化 燃烧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炉炼铁技术领域,涉及高炉喷煤技术和高炉送风技术,尤其是涉及高炉喷吹煤粉在风口内强化燃烧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喷煤技术中,喷煤枪是插入风口通道的中部进行喷煤的。根据计算机模拟计算的结果表明,在风口通道中,煤粉基本上只完成了部分挥发份的燃烧,而干馏后的煤粉要在进入高炉的回旋区后才开始大量燃烧。由于回旋区空间有限,热风流速又高,煤粉的停留时间很短,很难燃烧完全。根据高炉风口前的实际取样调查证明,在回旋区内,煤粉的燃烧率通常在70%左右,差不多有30%的煤粉没有燃烧,滞留在高炉炉内。如果再提高喷煤量,煤粉的燃烧率还要下降,这将给高炉的顺行带来障碍。造成这种情况的部分原因是:煤粉在风口通道内与热风之间的混合和燃烧很不充分。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试图改变风口内热风和煤粉混合和燃烧的动力学条件,从而强化煤粉在风口内的预热、干馏和燃烧过程,使煤粉在炉内的燃烧率提高,增加喷煤数量。中国专利ZL95117477.0就是以此为目的。它是将一个长度为80~120mm的旋流器安装在直吹管的出口段,喷煤枪比正常位置后退150~200mm,插至旋流器中心部分的圆柱型通风道的入口进行喷煤。但遗憾的是,随着高炉的大型化,风口的长度不断增长,尤其是随斜风口的普遍采用,使直吹管中心线与风口中心线呈5~9°左右的夹角,使该发明已无法适应这种情况的变化,因此难以在实际生产中应用。其原因是:煤粉在喷吹进入该旋流器后,从该旋流器出来时的速度方向,就自然与斜风口的中心线呈该夹角关系,加上大型高炉的风口长度显著增加,这造成了煤粉对风口内壁的大量磨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炉喷吹煤粉在风口内强化燃烧的方法和装置,是为克服上述发明的缺陷,使煤粉在风口中与热风的混合和燃烧呈共轴流动关系,防止在强化煤粉的混合和燃烧过程中,造成风口磨损。
一种高炉喷吹煤粉在风口内强化燃烧的方法,是用一个煤粉预燃装置将风口通道后半段分割成内外两层,其中:内层是煤粉预燃装置的中心通道,是煤粉和部分热风进行混合与预燃的空间,而外层是由煤粉预燃装置的外壁与风口内壁共同构成的环形通道,是大部分热风流通的空间;在风口通道前半段内,从内层出来的、经与部分热风混合和预燃的煤粉,与从外层出来的大部分热风一起形成共轴流动,煤粉位于风口通道的中心区域,热风位于风口通道边缘区域,它们在风口通道内开始快速扩散燃烧,之后共同进入高炉炉内充分燃烧。
在上述方法中,在风口通道前半段内,经与部分热风混合和预燃的煤粉与热风之间,或者是呈直线流动混合或者是呈旋转流动混合。
在上述方法中,在煤粉预燃装置的中心通道内,煤粉和热风之间,或者呈直线流动混合或者是呈旋转流动混合。
一种高炉喷吹煤粉在风口内强化燃烧的装置,它是由煤粉预燃装置、风口和喷枪组成,煤粉预燃装置是被放在风口通道后半段内,将风口通道后半段分隔成内外两层;煤粉预燃装置的中心通道是内层,煤粉预燃装置的外壁与风口内壁共同构成的环形通道是外层;喷枪被插至煤粉预燃装置的中心通道入口处附近。
上述的煤粉预燃装置,是一根外壁带支撑叶片的管。管的内壁是光滑的,或者是带有螺旋线凸起。管外的支撑叶片是直线形状,或者是螺旋线形状。管的最小长度大于120mm,最大长度为风口通道长度的三分之二,管的壁厚为10~30mm。在管内壁是光滑的情况下,进入管内的煤粉和热风之间,是呈直线流动混合方式;在管内壁是带有螺旋线凸起的情况下,则是呈旋转流动混合方式。此外,在管外的支撑叶片是直线形状的情况下,在风口通道前半段内,经与部分热风混合和预燃的煤粉与热风之间,是呈直线流动混合方式;而在管外的支撑叶片是螺旋线形状的情况下,则是呈旋转流动混合方式。
上述的煤粉预燃装置,其管内空间为中心通道,中心通道的入口内径等于或者小于其出口内径,入口直径为50~120mm,本发明优选为80~100mm。
上述的煤粉预燃装置,其管外支撑叶片的数量为2-3片,支撑叶片的径向外缘是与风口内壁保持接触,支撑叶片的长度是与管的长度相等或者不等,厚度为10~30mm。在支撑叶片是直线形状时,其数量以3片为佳。在支撑叶片是螺旋线形状时,其数量以2片为佳。
上述的煤粉预燃装置,其基体至少有一种是氮化硅结合的碳化硅材质,其SiC≥70%、Si3N4≥20%,其1200~1400℃的高温抗折强度≥35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昭贵,未经张昭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2131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善中低碳钢钢水可浇性的方法
- 下一篇:用于平面磨床的仿形砂轮修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