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料电池、碳材复合结构与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21743.8 | 申请日: | 2011-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39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陈琬琡;韩姿娴;郑淑蕙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32B27/04 | 分类号: | B32B27/04;H01M8/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电池 复合 结构 与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碳材复合结构,包括:
一纳米碳纤网层;以及
一微米碳纤网层,叠合至该纳米碳纤网层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材复合结构,其中该纳米碳纤网层中的纳米碳纤直径介于100nm至800nm之间,孔洞大小介于100nm至2.5μm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材复合结构,其中该纳米碳纤网层厚度介于10μm至100μm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材复合结构,其中该微米碳纤网层中的微米碳纤直径介于2μm至10μm之间,孔洞大小介于3μm至12μm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材复合结构,其中该微米碳纤网层的厚度介于100μm至600μm之间。
6.一种碳材复合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
提供一纳米高分子纤维网;
热氧化该纳米高分子纤维网,形成一纳米氧纤网;
叠合该纳米氧纤网与一微米氧纤网后,浸入一树脂;
氧化该树脂;以及
高温碳化该纳米氧纤网、该微米氧纤网与该氧化的该树脂,以形成一碳材复合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碳材复合结构的制备方法,其中该树脂包括酚醛树脂、环氧树脂或上述的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碳材复合结构的制备方法,其中提供该纳米高分子纤维网的步骤包括:
提供一高分子溶液;以及
纺丝该高分子溶液以形成多条纳米高分子纤维,其中该多条纳米高分子纤维叠合成该纳米高分子纤维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碳材复合结构的制备方法,其中该高分子溶液包括溶于一极性溶剂中的聚丙烯腈、沥青纤维或酚醛纤维。
10.一种燃料电池,包括:
一夹设于两端板间的质子传导膜;
其中该质子传导膜至该两端板之间依序为一触媒层、一气体扩散层、一双极板、以及一集电板;
其中该气体扩散层包括一纳米碳纤网层;以及
一微米碳纤网层,叠合至该纳米碳纤网层上碳材复合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燃料电池,其中该纳米碳纤网层中的纳米碳纤直径介于100nm至800nm之间,孔洞大小介于100nm至2.5μm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燃料电池,其中该微米碳纤网层中的微米碳纤直径介于2μm至10μm之间,孔洞大小介于3μm至12μm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燃料电池,其中该纳米碳纤网层与该微米碳纤网层厚度比为1~10∶10~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2174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形成装置的定位调整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下一篇:多载波配置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