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料电池、碳材复合结构与其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221743.8 申请日: 2011-07-19
公开(公告)号: CN102873946A 公开(公告)日: 2013-01-16
发明(设计)人: 陈琬琡;韩姿娴;郑淑蕙 申请(专利权)人: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主分类号: B32B27/04 分类号: B32B27/04;H01M8/02
代理公司: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代理人: 程伟
地址: 中国台*** 国省代码: 中国台湾;7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燃料电池 复合 结构 与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燃料电池,特别是燃料电池中的气体扩散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请参照图1,燃料电池(fuel cell,以下简称FC)是由夹在两块触媒层13、气体扩散层15、双极板17(bipolar plate)、集电板18(current collector)与端板19(end plate)之间的一个质子传导膜11所组成。质子传导膜11分隔的两边分别为阳极(氢气或重组气体或甲醇)与阴极(氧气或空气)。阳极进行氧化反应,阴极进行还原反应,当阳极的氢气(或甲醇)接触到阳极触媒13(一般为白金或白金合金)时,会解离成为质子及电子,其中电子会经由衔接阳极与阴极的电桥、与电桥串接的装置16,自阳极游往阴极,质子则直接自阳极穿越质子传导膜11到达阴极,特别强调的是此质子传导膜11为含湿性的薄膜,仅容许质子伴随水分子穿越,而其它气体分子均无法穿越。阴极端在触媒的作用下,经由电桥到达的电子与氧结合成氧离子,与穿越质子传导膜11的质子合成形成水分子,此即电化学氧化与还原反应。

应用电化学反应使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或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发电系统具有效率高、无污染、反应快等特性,并可通过串联提高电桥电压或增加电极反应面积以提高电流量,特别是在源源不断的氧气(通常使用空气)供给下,可持续提供电力供给装置16的需求。在这样的特点下,燃料电池除了可作为小型系统电力,亦可设计成为大型电厂、分布式电力及可移动电力。

大部分形成气体扩散层基板的方法为抄纸制造方法,包含形成碳纤维纸后浸入热塑性树脂,接着热压处理后再热碳化上述纸片,最后裁切成适当大小。在JP06-20710A、JP07-32362A及JP07-220735A中的燃料电池其气体扩散层的制备方法为碳化树脂黏合碳纤维。然而上述方法繁冗,增加生产成本并降低电池效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碳材复合结构,包括纳米碳纤网层;以及微米碳纤网层,叠合至纳米碳纤网层上。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包括夹设于两端板间的质子传导膜;其中质子传导膜与端板之间依序为触媒层、气体扩散层、双极板以及集电板;其中气体扩散层包括上述的碳材复合结构。

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碳材复合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提供纳米高分子纤维网;热氧化纳米高分子纤维网,形成纳米氧纤网;叠合纳米氧纤网与微米氧纤网后,浸入树脂;氧化树脂;高温碳化纳米氧纤网、微米氧纤网与氧化的树脂,以形成碳材复合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燃料电池剖面图;以及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碳材复合结构的SEM切面照片。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1~质子传导膜;

13~触媒层;

15~气体扩散层;

16~装置;

17~双极板;

18~集电板;

19~端板;

20~碳材复合结构;

21~纳米碳纤网;

23~微米碳纤网。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碳材复合结构的制备方法。首先,提供微米氧纤网。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微米氧纤网可为市售的微米碳纤网如Toray-090或SGL-35EC高温氧化后的产物。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可取直径为微米等级的氧化碳纤维以针扎、抄纸或编织方式形成无纺布、抄纸或编织布,即微米氧纤网。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可进一步薄化成型微米氧纤网,薄化成型的方式可以是热压薄化。

接着将高分子如聚丙烯腈、沥青纤维或酚醛纤维溶于极性溶剂以形成高分子溶液。适用于溶解高分子的极性溶剂可为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胺、二甲基亚砜,其浓度约介于5重量%至30重量%之间。接着纺丝上述高分子溶液形成多条纳米高分子纤维叠合(非交织)成网状,纤维直径介于100至800nm之间。纺丝法可为放电纺丝法或溶液喷丝法。放电纺丝法的施加电压为20至50kV,而溶液喷丝法的纺嘴气体压力介于1-5kg/cm2。越强的施加电压及纺嘴气体压力所形成的纳米纤维越细,而越低浓度的高分子溶液所形成的纳米纤维越细。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217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