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铁合金制粒装置及制粒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23191.4 | 申请日: | 2011-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280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发明(设计)人: | 于庆波;李朋;胡贤忠;刘军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F9/08 | 分类号: | B22F9/08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梁焱 |
地址: | 辽宁省沈阳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铁合金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铁合金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铁合金制粒装置及制粒方法。
背景技术
铁合金是铁与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的中间合金,主要用于钢铁冶炼。在钢铁工业中,一般把所有炼钢用的中间合金,不论含铁与否都称为“铁合金”。习惯上还把某些纯金属添加剂及氧化物添加剂包括在内。铁合金在钢铁工业中的用途有:①脱氧剂:在炼钢过程中脱除钢水中的氧,某些铁合金还可脱除钢中的其他杂质如硫、氮等;②合金添加剂:按钢种成分要求,添加合金元素到钢内以改善钢的性能;③孕育剂:在铸铁浇铸前加进铁水中,改善铸件的结晶组织,此外,还用作以金属热还原法生产其他铁合金和有色金属的还原剂,有色合金的合金添加剂,还少量用于化学工业和其他工业。
作为炼钢过程的主要添加物,炼钢要求铁合金具有一定的块度,以缩短加入钢液中的熔化时间,使合金元素分布均匀。通常铁合金生产厂生产的铁合金(如硅铁、镍铁等)铸成大块,须人工或机械破碎才能运出,这样合金损失很大、工人劳动强度大、粉尘大、成本高,而且钢厂在使用前还要再次破碎,此外铁合金在铸块的过程中,其所具有的高温显热没有得到回收利用。因此,该过程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浪费了人力,而且消耗了大量的能源。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铁合金制粒装置及制粒方法,达到降低工人劳动强度、降低成本、降低能源消耗及环境污染的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铁合金制粒装置,包括中间包、转鼓、颗粒捕集器和颗粒输送器,中间包侧面呈梯形,在其底部开有若干行小孔;转鼓呈圆柱形,沿其圆周方向和宽度方向上均设有浇铸坑,浇注坑呈圆台、锥台或半球状;颗粒捕集器呈圆锥台状,颗粒捕集器内部充满水;中间包的下方是转鼓,转鼓的1/4部分浸入水中,颗粒捕集器的下部是颗粒输送器;
所述的中间包,侧面呈梯形,底部开有小孔,小孔内侧要高出中间包的底边10~80mm,小孔的直径约为15~45mm;
所述的转鼓呈圆柱形,沿其圆周方向和高度方向上均设有浇铸坑,浇铸坑沿圆周方向均匀密排布置,浇铸坑为直径为15~45mm的圆台、锥台或半球,转鼓的直径为500~1500mm,可视具体工况调节,转鼓内部设有喷嘴,可对转鼓内表面喷水冷却;
所述转鼓的转速为2~100r/min;
一种铁合金制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高温液态铁合金进行破碎,方法为:高温液态铁合金置于中间包内,高温液态铁合金沿中间包底部的小孔流到转鼓上,被注入到转鼓上的浇注坑中,形成液态铁合金颗粒;
步骤2:对经步骤1处理后的液态铁合金颗粒进行冷却,方法为:注入转鼓浇注坑内的液态铁合金颗粒,在随着转鼓旋转的过程中,转鼓内部的喷嘴向转鼓内表面喷水冷却,浇铸坑内的颗粒进行一次降温,形成铁合金颗粒;之后,随着转鼓的旋转,铁合金颗粒落入颗粒捕集器内;进入颗粒捕集器中的颗粒直接和水进行交换换热,进一步获得冷却;
步骤3:铁合金颗粒输送,方法为:落入渣粒捕集器中的颗粒,沿颗粒捕集器的斜面滑落到颗粒捕集器水池底部,进入颗粒输送器中的收集筛中,通过收集筛将其提出水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一种铁合金制粒装置及制粒方法,减少了铁合金破碎过程中的人力消耗、铁合金损失、粉尘大、成本高等问题以及由此而带来的污染,实现了铁合金制粒过程的连续化、自动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铁合金制粒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铁合金制粒装置左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铁合金制粒方法流程图;
图中:1、中间包;2、转鼓;3、浇注坑;4、转轴;5、冷却喷嘴;6、支撑结构;7、颗粒捕集器,8、颗粒输送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针对一小时产量为20吨的铁合金生产流程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铁合金制粒装置,包括:中间包1、转鼓2、浇注坑3、转轴4、冷却喷嘴5、支撑结构6、颗粒捕集器7、颗粒输送器8,其连接关系如下:中间包1下方安装转鼓2,转鼓2的1/4部分侵入颗粒捕集器7内的水中,颗粒捕集器7的下部是颗粒输送器8,冷却喷嘴5呈扇形安装在转鼓2的轴旁;
所述的中间包,其侧面呈梯形,在中间包底部开有6个小孔,供排出液态铁合金,所述小孔的直径约为15mm,且小孔内侧高出中间包的底边5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231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引擎上的配气机构
- 下一篇:装饰带的制作方法以及装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