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品质漆蜡精细品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30852.6 | 申请日: | 2011-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296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发明(设计)人: | 王成章;董艳鹤;何源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1B11/00 | 分类号: | C11B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4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品质 精细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蜡化学转化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以钯碳作为催化剂,对漆蜡进行化学改性,制备高饱和度的高品质漆蜡精细品的方法。
背景技术
漆树主要指漆树科、漆属Toxicodendron的一类植物,是我国传统的经济林之一,其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因分泌一种天然漆(即生漆)具有独特的优良性而被称为国漆或大漆,享誉国内外。漆树的果实又称漆籽,呈扁斜球状,每年秋季9~10月份成熟。果皮分3层,外果皮膜质;中果皮为蜡质层,可提取漆蜡,为浅黄色或灰绿色;内核为种子,可榨取漆油。现有的漆树群体中有30多个品种1亿多株能结籽,年产漆籽量约200多万吨,居世界第一。
粗制漆蜡外观为浅黄、灰白或灰绿色固体,而精制的日本漆蜡经脱色处理后为浅奶色蜡状物。精制漆蜡具有胶粘感,不硬,但有韧性,有牛脂气味,放置会起霜和变黑,易破裂,裂口表面无光泽。可溶于热乙醇、二硫化碳、氯仿、乙醚、苯、石油醚、四氯化碳、甲苯、三氯乙烷和松节油等。相对密度(20℃/20℃)0.975~0.984d.折光指数(60℃)1.450~1.456,不溶物杂质小于0.03%,加热减量小于0.03%,溶点50~56℃,碘值4~25,皂化值200~240,酸值6~20,不皂化物质量分数为2%~5%。其化学成分由90%~95%三甘油酯,3%~15%游离脂肪酸,1%~2%游离脂肪醇组成,其中结台脂肪酸由70%~75%棕榈酸,3%~5%硬脂酸,15%~35%油酸,2%~5%二元脂肪酸组成。
漆蜡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直接分离精制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及其盐。从漆蜡中还可以精制三十烷醇等高级脂肪醇,是制皂、洗涤、润滑、增塑、化妆品等行业的重要表面活性剂,不仅可以代替进口棕榈油,为国家节约大量外汇,而且可以拓展漆脂的国内外市场。尤其是由漆脂加工的脂肪酸蔗糖酯,脂肪酸异丙酯(棕榈酸异丙酯为主)在国际上应用十分广泛,特别用于高级化妆品、乳化剂等方面。
漆蜡的缺陷在于软化点低,酸值高,日本荒木制蜡公司加工的Star Cherry-A牌白蜡明显提高的漆蜡的物化性能。然而我国漆籽的加工利用还远远不够。一方面是传统观念未改变,一直沿袭以生漆加工为主;另一方面是由于漆籽加工工艺落后和漆脂深加工产品成本高、规模小,从而限制了漆脂的加工利用。尤其是在对日本Star Cherry-A精制蜡的分析发现其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油酸)的含量仅有1.90%~2.90%,而中国木蜡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达15%~25%。高含量的不饱和脂肪酸不仅使木蜡的熔点低于日本精制木蜡,而且容易氧化酸败,降低了其品质。
为了改善中国漆蜡的性能和品质,扩大其用途,本发明采用微波处理、催化加氢、脱色的方法,以钯碳为催化剂,将漆蜡中不饱和的脂肪酸,主要为油酸和亚油酸,转化为饱和的硬脂酸,使其化学成分与日本精制木蜡更接近,从而促进其精细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品质漆蜡精细品的方法,以解决漆蜡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导致的熔点低、易酸败等问题,另一目的在于使漆蜡的化学成分与日本精制木蜡更加接近,以促进漆蜡的出口和精细化利用等。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微波处理、催化加氢、脱色的方法,以钯碳为催化剂,在高温高压反应釜中对漆蜡进行加氢反应,将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转化为饱和的脂肪酸,具体步骤为:
第一步:原料的预处理
漆籽使用前采用微波干燥,微波功率100-800W,微波辐照30-300s,用刀片式破碎机或碾磨机粉碎漆籽,经20目以上的筛子,除去上层籽核,筛出漆籽的果肉部分,含水率低于6%,油脂含量高于45%。
第二步:粗制漆蜡的制备
采用非极性溶剂浸提烘干的漆籽果肉部分,漆籽果肉部分质量与浸提溶剂的体积比例为1∶6-30(g/ml),温度0-90℃,提取10-360min,提取1-3次,过滤后合并浸提液,在30-60℃条件下真空浓缩,浓缩物冷却至室温,得到淡绿灰色粗制漆蜡;
第三步:漆蜡的加氢反应
将粗制漆蜡置入高温高压反应釜中,加入钯碳催化剂,催化剂用量是漆蜡质量的0.1%-1.0%。反应釜升温到70℃漆蜡完全融化为液态,搅拌使催化剂充分混匀,搅拌速度为60-300rpm,充入氢气,并控制氢气压力维持在0.1-1MPa,反应温度80-160℃,反应时间1-8h;
第四步:钯碳回收
加氢反应完后,趁热过滤,滤渣在50-100℃1M氢氧化钠溶液洗涤2-3次,再用去离子水洗2-3次,回收钯碳,循环利用4-10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未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308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